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最终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包装印刷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不可回避。近几年国企技术工人流失及转行的超过 3.5%,人才问题已成为影响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现在人才流失的另一个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即人才的内部流失。
过去,我们看一个单位的人才流失,只看到跳槽出去的人,而对于那些留在单位的人,有些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其素质和能力,却认识不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流失。这种人才的内部流失,危害很大,如果不改变,它就会像变质的水,到处流淌;就会像被污染了的空气,随风漂荡;像病毒一样,侵害企业的健康机体,使企业缺乏生机与活力。
人才的内部流失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
一类是人才本身不愿尽其能,享受既得利益。这类人有知识,有才干,也有相当的技术才能,舍不得放弃在单位的资历资本、关系网、福利、住房等既得利益,甚至怕跳槽而殃及其在同单位工作的配偶及子女而没有调动。由于人、企双方沟通不够,这类人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思想不通,气不顺,时常表现为情绪低迷,工作积极性不高;消极怠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干熬”工龄;不学习,不上进等现象。久而久之,其知识老化,才能退化而导致人才的内部流失。最终结果因消极情绪的传染性而使整个企业的核心人才都处于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
二类人是上班“磨洋工”,出工不出力。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得过且过;组织纪律不严格、自由主义泛滥;工作不负责任,不求质量、不认真、敷衍了事。
三类是人才“走穴”,身在曹营心在汉。这类人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了斜门歪道上,甚至干着吃里扒外的勾当。他们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料、信息和企业的商业秘密,提供给与自己单位竞争的对手,吃着回扣,拿着奖金,严重地侵害了单位的利益。
四类是人才使用不当,有失公平。一些企业只重管理,不重技术;只重领导,不重技工。在薪酬待遇上缺乏公平和平衡与协调。收入过分偏重领导与管理者一边,而对待有才干的技术人才只通过提干或往管理岗位上靠来提高其薪酬待遇,从而造成技术人才用在了管理岗位上,管理人才用在技术岗位上,形成人才不能发挥其特长的人才内部流失现象。
出现人才内部流失的原因还有很多。要有效地防止人力资源内部流失,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发挥人的潜能,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做到因事设人、人事相宜、人员与岗位、职务的适才适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具体来说,防止人才内部流失可采用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规划企业愿景,对于员工来讲,企业就是他们的依靠、是他们生活的重心,因此企业的发展前景极为重要,就好像是队伍最前面的旗帜,起到决定方向、激励和领导的作用。如果企业的发展目标很清晰,每个阶段的发展步骤很有计划,而且这些都很明确、很清晰地告诉员工,让员工坚信他们的选择是对的,他们所在的企业是会成功的,企业的成功会带来他们个人的成功。如此,员工才会勇往直前,因为他们坚信只要奋斗,前途是光明的,而且是可以实现的。一个单位的员工整天都在为前景发愁,他们就不可能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这样的单位也许表面上很稳定,但士气不足,可以说其人力资源已经部分流失。
第二,以人为本,培养管理者的亲和力,构建和谐企业。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协调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关键。企业要在充分尊重人权的基础上用人:如果管理者为人霸道、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处事不公,致使拿钱不干活的冗员过多,就会对人才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从而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间接造成人才的内部流失。
第三,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程序,增强厂务、班务的公开力度,减少员工特别是人才的抱怨。有人说过:员工的抱怨比顾客抱怨更可怕,顾客的抱怨只会损失一块市场,而员工的抱怨则可能弄垮整个企业。因为员工会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到顾客身上,其破坏性大于他的贡献。
第四,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员工”营造良好的氛围,培育、提高员工素质。抓好价值观念的导入,用共同的价值观念塑造员工;抓好企业精神的提炼,用以激励员工;抓好企业理念的培育,用以凝聚员工;抓好企业战略的研究,用以鼓舞员工;抓好管理思想的宣传贯彻,用以武装员工;抓好行为规范的实施,用以约束员工;抓好技能培训,用以提高员工的水平;给员工搭建施展才华和能力的平台,让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第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都会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性,从而形成一种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世界一知名电脑公司使几百名员工一跃成为百万富翁,他们在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后却仍然为企业每天从事要求苛刻的工作,甚至每周工作达到 60 小时。原因就在于该公司是一个情深似海的大家庭,这个家庭的成员都有一种特殊的归属感、责任感,从而深化了工作的意义,同时也为生活增添了新的价值。
印包企业的发展,科学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在实现企业科学化管理的进程中,更应十分重视人才的管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是多方面的。防止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量才而用。人才来自“五湖四海”,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模式去衡量人才,而要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按照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识别和使用人才。
信息来源:中国包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