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正确,其实错误的16种观点

   2011-05-26 77

  摘要: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经常听到一些貌似正确,其实错误的观点,误导了企业的管理工作,其危害性比一看就知道是错误的观念的危害性还大,因此有必要给予剖析。

  关键词:管理  错误  观点 经理  高级师  印刷管理工作

  一、“质量是生产出来的。”

  这句话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观点的前半句话。原话是“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在员工素质和企业素质不高的企业,如果只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强调质量是管理出来的重要作用,企业不可能长期稳定地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正确的说法是“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管理出来的”。海尔能成为世界品牌最早靠的是OEC管理法(日清日高工作法),不狠心砸烂76台有轻微缺陷的冰箱之前,用进口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好。重庆有家印刷企业,2002年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全市书刊产品质量检测中,从排列前几名一跃名列第一名。后来以为质量稳定了,把质管部门、专职质管员撤了,质量记录也不强行要求记了,质量认证复审也不搞了,只保留全赔制度,当年质量事故不断,一家出版社停止提供其业务。2005年恢复质管部门、专职质管员、质量记录、质量制度、质量检查后,质量损失比2004年减少50%,上述哪家出版社不仅恢复给业务,还增大业务量,在几家合作印刷厂中,只表扬了该印刷企业。

  牢记管理学家戴明先生的忠告吧:管理是竞争中生死攸关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逃避管理。记住这句话你将终生受益!不抓现代化的管理,你的企业将告别人世!

  二、“向生产一线倾斜。”

  工人辛苦,工人创造价值,尊重工人的劳动,给予合理的报酬,这些都是对的。但有的人在报酬、评先等等问题上一味地主张“向生产一线倾斜”,就有失偏颇。这种观点与上一种观点一样,忽略了管理的作用,进而忽略了管理骨干的作用,对企业来说是有害的。当然象欧美国家大型企业老总的报酬是工人的几十倍、几百倍在中国不现实,但责权利不统一,风险与效益不成正比对企业也是有害的。“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说明领军人物的重要性。从重庆来看,印刷工人与沿海工人的工资差别不太大,但管理人员的报酬相差太大。有一个大印刷公司生产经营副总的工资与一个四色机的领机差不多,一个车间主任的工资不如一个轮转机的领机,评先达到硬条件也不行,结果是有的副总和车间主任等管理骨干提出辞职。正确的做法是责权利相结合,各尽其职,各得其所,包括评先,可以按类别按比例,凭业绩,凭效益,各选其中的先进人物。

  三、“管理就是服务。”

  企业管理有服务的功能,这是对的,应该为基层,为员工服好务,以便调动其积极性。但是企业管理部门不是服务部,只是态度好,服务好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另一个重要职能是管理,要敢管、会管、严管、管出效益,理清、理顺、理好,以理服人。许多破产企业的一个共同规律是管理松懈、管理混乱、管理不当、管理无效。许多成功的企业也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管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有方、管理有效。如海尔从亏损的 街道工厂变成世界级的企业集团,邯钢从亏损的地方钢厂变成一个大型集团,丹阳市印刷厂用一般国产机一年生产380个署优产品,都是得益于严格管理,科学管理。

  四、“再好的制度不用也是废纸。”

  制度的载体是纸质文件或电子文件,好的制度(广义制度包括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三全”成本管理体系文件、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对不实施的企业来说是无效的,这是事实,但不是废纸。因为他有无形资产的价值,只要管理者观念转变后,贯彻实施它,它的价值就会体现出,管理效益就会体现出来,就变得有用了。如同家里有一块金子,不变现其价值体现不出来,但不等于没有价值。当务之急是很好地执行制度,让它“变现”,不要今天拷问这种管理,明天拷问那种管理,就是不拷问自己在认真借鉴、贯彻、创新没有。如果老是这样,国内多数印刷企业管理落后的状况是无法改变的,“管理科学”、“管理现代化”还是一句空话。

 $分页符$ 五、“只管结果不管过程。”

  有些不太懂技术和管理的企业的经营者爱说这句话。在创业初期,规模小、工序少、环节少,这么说有一定道理:我不懂技术,高价钱聘你就是要你解决问题。但是当企业的规模做大,有几个分公司,生产几千种书报刊,工序多,环节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周期的因素增多,不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全方位的管理和精细管理,许多企业的实事证明结果都不好。即使全赔也不管用,一次赔几千、上万元,有的技术骨干就不辞而别了,企业经济受损失,名誉受损失,人才流失,得不偿失,实在不划算。而严格按全面质量管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三全”成本管理体系等科学管理方法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质量事故就少得多,成本就低得多,矛盾就少得多,企业的效益就好得多。

  六、“越简单越好。”

  企业小,员工素质不高,或事情不复杂,定制度或定合同时,结合实际定几条简单适用的条款是可以的,甚至是有效的。但是当企业做大,工序多,技术复杂,管理环节多,情况复杂时,越简单就不一定好了。出现一个问题才定一个制度,总是被动。如国外企业定合同多达几十页,上百页,但因经双方事前认定,事后扯皮少,因为许多细节都有明文规定,法院也好判决。但国内有的企业定合同只有几条、几句话,简单是简单,但事后遇到许多情况因无明文规定,事后扯皮多,各有各的理解,法院判决难。定制度也是这样,因为缺乏系统论的观点,事前无宣传,出现了问题无处理依据,随心情定,员工总认为是针对他个人,不服气,抵触大,甚至长期处理不下去。许多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因没有预防措施,没有明文规定,没有宣传,结果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和损失。过去许多城市的公路、街道,没事先预留管网道,公路、街道经常“开拉练”,浪费人力物力,还招人讨厌。因此,进行管理体系建设非常有必要,进行管理体系培训、实施、执行、检查正当时。一个从几千元起家、10多年建了4个公司的印刷集团老总深有体会地说:公司发展速度快,硬件增加快,员工素质跟不上,管理体系跟不上,现在要补上。这个体会发人深省。规章制度文字多了记不住怎么办,哪就是加强培训,从各方面激励(含奖惩)员工去学习,大概意思是记得住的。你不想办法,哪怕是几句话他也记不了,记住了也不照办。

  七、“罚轻了不起作用。”

  严格管理,有奖有罚,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不少的管理人员认为重罚就可以让员工重视质量,不违反规章制度,就能解决大问题。早期还有点用,现在是事与愿违,罚重了,如几千、上万元,稍有本事和出路的技术、管理骨干(包括领机、业务员、管理人员)就跳槽了。这种情况现在进行粗放型管理的印刷企业特别突出。加之现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民工荒”、“技术荒”越来越突出,招高技术人才不那么容易了,靠重罚越来越行不通了。

  正确的做法是进行全过程管理,精细管理,合情合理地奖惩,让员工能心服口服地接受,并能帮助员工在思想、责任心、技术上提高。10多年前我在海尔集团工业园考察学习,了解到海尔的OEC工作法(日清日高工作法)效果很好。该作法是员工每2小时自查一次质量、现场管理等,如被上级或专检人员发现不合格,每次罚款5元,连续3次在班组排最后一名,开班会时就要站在“黄脚印”上对照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进行反省;三次站“黄脚印”者为“不合格员工”,进学习班学习,领到上岗证才能返回原岗位。同时采用“三工并存”(优秀员工、合格员工、不合格员工)的方法进行动态管理,进行激励。当时海尔员工的工资在青岛市不算高,因采取上述管理方法,没有一个挑槽的,冰箱质量在全国,甚至在世界都是一流的,员工也是一流的。没有罚跑一个人,反而培养了一个一流的团队。

 $分页符$ 八、“督察(检查)是在制造矛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奋斗能达到的目标,不能由经营者一个人去完成,因此需分解目标,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体现了“管理就是发动他人去积极工作”的宗旨。要保证目标实现,还要督察检查,进行考核,公开、公平、公正、适度地奖惩,奖优罚劣。在这种机制下,南郭先生首先会感到压力,感到“恐慌”,由于他有自知之明,于是不辞而别。乐团的水平提高,才可能生存下去;企业适应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才能生存下去。从这个角度看,进行督察(检查)、考核是必要的,必须的;有压力,但不是“恐慌”,真正的恐慌是放水流舟,造成企业破产,员工找不到工作,无生活着落。

  九、“控制原材料会影响产品质量。”

  世界经济已进入微利时代,控制成本,包括控制原材料成了企业的必然选择。有的基层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认为“控制原材料会造成偷工减料,影响产品质量”,这种观点表面上看是正确的,其实不正确。第一,有的没进行过成本控制的企业“扫浮财”(多余的那部分原材料和被私用的汽油等原材料)并不影响产品质量。第二,进行原材料控制可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因为出现不合格品后原材料必然超耗。重庆新华印刷厂轮转车间推行“限额领料,定额核算,过硬奖惩管理办法”后,上半年被限额领料的成本同比下降23.1%,每令下降0.53元,共节约11.37万元。经技质处评定,优质品样张数同比增加21%,优质品率提高23.7个百分点,返修帖数减少28.5%,废品帖数减少8%,合格率从99.96%上升到100%,说明进行原材料控制,只要观念正确、方法正确,不但不会影响产品质量,还会提高产品质量。

  十、“成本控制总有尽头。”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