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需要定力,要坚贞不渝
经过对市场的初步研究,笔者冒昧地为太子奶在营销上做一下定位。
产品定位:发酵型乳酸菌饮料以及含有乳酸菌的各式饮料。
这个定位是基于太子奶的过去和现实确定的。其一,这种定位中有太子奶最值得珍惜的资源。虽然太子奶在创业时打××菌是平路不走走山路,自找苦吃,但是经过以太子奶为首的企业近十年的教育,消费者对“菌”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在太子奶与乳酸菌之间产生了一些联系,失去它不仅可惜,重要的是太子奶失去它将失去立根之本。国外、国内的发展现实以及经过太子奶多年艰难地开垦,发酵型乳酸菌市场已经不是烫手的山芋,更不是食之无味的鸡肋,而是让众多国内外乳酸菌企业激动、让乳业巨头们垂涎的肥美市场。其二,这种定位是竞争使然。太子奶定位的落脚点在饮料上,而不是酸奶,更不是调味型乳酸饮料。太子奶,过去你可能还有别的选择,现在你无可选择!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做大做强发酵型乳酸菌市场是你最好的选择!太子奶一定要把乳酸菌的概念要牢牢地占据住,并且要有紧迫感。
在产品定位和传播上,太子奶要离“菌”(即吸收与健康)近一点,离“饮料”(即方便和时尚)近一点,要离“奶”字远一点。产品定位是含有乳酸菌的饮料,不是奶。坚持这样的定位和传播,既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又与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所天然具有的强烈的“奶”的概念相区隔。把太子奶产品定位于饮料行业,相比起定位于乳品行业,更能形成特色而被凸显出来。如果往“奶”上靠,如何干得过蒙牛、伊利等这些天然产奶的大奶牛们?
公司的主业定位:以含乳酸菌饮料为主导产品的崇尚健康的食品企业。
公司产品开发的重点要在“乳酸菌乳饮料和有乳酸菌的饮料”上,抱定主业不放松,要把主业做深做透。不做液态奶,对酸奶也要谨慎行之。
笔者发现,太子奶集团正在开展多方向无关联的多元化经营,业务涉及乳制品、食品、“辣翻天”调味品、童装、日化用品、酿酒、旅游休闲、餐饮、零售、传媒、房地产等。就在今年3月刚刚结束的成都糖酒会上,赫然发现“太子”二字被用在了“辣翻天”辣酱上,叫做“太子剁辣椒”。我不知道这个太子辣酱一旦让那些天天给自己的太子们喝太子奶的家长们看见了将作何感想,反正我心里不知是酸味还是辣味,我不知道应该相信“日出牌太子奶”醇香呢,还是相信“太子剁辣椒” 够劲?这种多元化经营、在品牌上的大胆延伸是很危险的,越长久,危害性就越大。因为这种做法,在品牌上、技术上、资源上不能形成互相支援,而且还会互相“捣乱”。太子奶的掌门人是否认为太子奶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这种做法是“亲者痛,仇者快”,不用对手攻击,自己就会把自己搞垮。快快刹车!
太子奶要打造企业航母的雄心壮志没有错,想从资本市场借力更能说明太子奶的鸿鹄之志,但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是,必须把主业做大,把主业做成航空母舰!真正的航母恰恰是由核心竞争力构成的一只超大规模的舰船,而不是一大群由轮船、汽艇、渔船和小舢舨构成的,虽然都打着太子奶旗帜,但是向着不同方向各奔前程的独联体。如果寄希望于太子奶的这么多太子们在不同的领域打败不同的对手而登基,凭什么取胜?!海尔药业、联想手机、双星轮胎、哈药矿泉水、燕京酱油总也做不好,不是实力和能力的问题,这是规律在起作用。
目标消费者定位:第一目标人群:少年儿童;第二目标人群:时尚女青年;第三目标人群:老年人。
要切忌第一目标市场没有打透就急于扩展其它市场。太子奶在消费者心中含糊不清,与长期以来目标消费群没有细分,也没有根据消费者细分的需求开发产品并与消费者沟通有直接的关系。
太子奶好象没有定位,至少我们在产品上在广告中看不出来。经常看到对市场细分与定位的一个误区是,生怕定位窄了,市场小了。在现代营销中,我们的第一要义是引起注意,打动最需要的消费者,“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让一部分人先用起来。突破以后,其他消费者自然会跟随上来。如果你没能集中力量首先击中目标消费者,其他消费者还会有反应吗?!百事可乐总说自己是新生代饮品,但上了年岁的人也喝它,喝它时自我感觉是年轻的或把他带到了对年轻时代的回忆。
定位,让你具有存在的理由,在市场上也就有了根。
做老大的事,说老大的话
认清了竞争对手,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这时你才会做老大。
太子奶要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以行业老大的姿态出现,真正做老大的事,说老大的话,而且还要有办法让人家知道你是老大。
一是,代表行业做高标准,建立行业壁垒。
太子奶应该义不容辞地按照国际高标准设定企业标准,并按此严格要求自己,进而促使国家将企业标准定为国家标准。这样成功的例子很多。在保健品行业,东阿阿胶就成功地把企业标准变成国家标准。好处是,一是率先建立标准的企业可以占尽先机,二是形成行业壁垒,将鱼目混珠的企业和产品挡在门外,三是这类事情的本身就在证实并传播着太子奶的老大地位。这样辛苦不白费,受益最大的一定是太子奶。
二是,带领行业利用各种渠道向消费者向全社会开展公关和广告活动。
以前太子奶的声音大多是从广告传达出来的,或靠央视中标的轰动名噪一时,信息单调,带着强烈灌输,没有说服。其根本原因是营销思想和营销战略上的问题。
传达企业声音,塑造企业形象不全靠广告,做行业中的事,做对消费者负责的事,有的是新闻媒体为你做免费的传播,现代营销传播有一句号是:公关第一,广告第二,说是就是这个。比如,太子奶可以在全国开展“乳酸菌健康日”,开展 “有多少人白喝牛奶”的调查;比如,太子奶要找到一种方便地鉴别乳酸和乳酸菌的方法,在全国生活类媒体上开展一次大宣传;再比如:由太子奶发起,联合全国前十家乳酸菌饮料生产企业,统一在产品包装做一种“发酵型活性乳酸菌”标识,以此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地把发酵型乳酸菌饮料识别出来。
三是,要不断地创新,要在乳酸菌领域里引领消费潮流,引领行业走向。要用新产品满足更多类型的消费者,满足更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比如开发乳酸菌解渴型饮料、乳酸菌果汁型饮料(时尚的)、乳酸菌果肉饮料(看得见的)、乳酸菌汽水饮料、乳酸菌茶饮料。这其中又可分为餐厅型的、家庭早餐型大包装的、儿童型的、便携型的,等等。太子奶的产品单调、土气,给人感觉只是瓶子的大小有变化,没有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去开发产品,从产品中根本看不到产品类型和产品所对应的目标人群和使用场所有什么不同。“妙士”以细致浓郁的口味专攻餐桌,“小洋人”用果汁加乳酸菌让儿童喜爱,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太子奶作为业界老大理应做得更好。
广告要营销化,营销要传播化,传播要时尚化
有多少人知道80%以上的中国人因无法吸收牛奶营养,喝了白喝,还有反胃、腹胀、腹鸣、腹泻等不适现象?有多少人知道只有无抗奶才能发酵做成乳酸菌饮料,是最让人放心的安全饮品?有多少人知道乳酸菌饮料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是具有多重保健功效的长寿菌?有多少人知道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前者是调配后者是发酵,从口感到营养到生产成本有着很大区别?
这些内容蒙牛不说,伊利不说,还有个别企业正想把水搅混借机渔利,但太子奶要说,因为你是乳酸菌老大,说了你受益最大。
太子奶在广告中高喊:“记住,每天喝瓶太子奶,天天补充乳酸菌。”这种直奔主题看起来说了你最想说的,但是消费者不接受还不是白搭。在消费者不知为什么喝,喝它有什么好处的情况下就让他们喝××菌,恐怕不行。
太子奶的传播特点,一是动静大内容少,比如做央视标王,1998年一次,2005年又一次,但太子奶没有借势传播,只限于做标王,反反复复传播的是空洞的知名度,上述诸多能够帮助太子奶卖货的内容传播得实在太少;二是公关新闻差,媒体组合少。太子奶的营销传播内容本来就是生活所需,很多是不需要花钱或少花钱就可以传播出去的,可惜不会做。电视广告只是传播的一个手段,而且对于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太子奶来说,最需要的是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仅靠电视广告是不能解决的。
现代营销有一先进理念是,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
大家知道广告是传播,其实产品也是传播。上面说的产品创新,都是让产品带上显著的定位信息和销售信息,让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一种交流或共鸣,有一种互相找的感觉,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也就强化太子奶集团在产业中的地位。
大家知道卖产品是营销,其实广告和公关促销活动也是营销。饮料业早已变成时尚业、娱乐业了。如果你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找到了与目标消费者沟通的捷径。
一场超级女声,顿时使蒙牛的“酸酸乳”与中国最狂热的时尚元素联系并互动起来,像台风,席卷了全中国,打破了过去所有娱乐文化和营销行为的思想边框和不可能,创造了娱乐营销的超级典范。这项活动不仅创造了销售奇迹,比去年同期超过三倍以上,更创造了1400万做了3000万的事件传播奇迹。
伊利抓奥运商机、光明牛奶倡导“美味新关系”,都是紧贴时尚、紧抓眼球的营销传播活动,与社会与消费者打成了一片。
终端是卖货的地方,也是传播的好地方。在消费者直接接触产品的终端,太子奶很少有动作和声音,产品形象、终端形象都很老土,没有看到有什么与消费者沟通性的活动,没有什么有利于企业的声音从终端传达出来。这与其他乳业企业、饮料企业在终端生动鲜活的形象形成了明显的落差。
太子奶在乳酸菌行业虽然已经登基,但是巩固“政权”任重而道远,消费者盼望着太子奶集团越来越强大,从湖南开出一艘世界级的乳酸菌饮料航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