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印企业品牌使用的九条策略

   2011-05-26 80

  经典的营销理论认为,品牌不仅是企业的产品“姓名”,而且代表产品的功能与服务水平,是维护经营者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产品认知度的关键。因此网印企业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均会涉及对产品的运用。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变化,或是生产力带来的产业革命,企业(尤其是印刷企业)必须不停的开发新产品并进行上市推广,如新生的婴儿要取名、抚养一样,企业也要对推出的新品、新工艺、新配方进行冠名和品牌定位,我们称之为“品牌运作”。

    科学的使用品牌以及品牌策略能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发展。下面探讨一下“品牌运作”的九种策略及其使用情况。

    1 多品多牌策略

    所谓多品多牌策略是指网印企业对所开发的新产品或新进入的市场产品进行单独命名和推广的策略。多品多牌策略的优势有:企业原品牌认知度不高或美观度不佳的情况下,新的品牌可以给客户一个全新的感受。当某一领域新品市场过多,而企业的原有品牌又不宜无限制延伸时,利用新产品牌可以占有较多的细分市场。即使单个品牌市场失败,亦不会对其它品牌造成影响。

    多品多牌的劣势是:市场开拓成本较高、不利于在客户心目中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除非新市场利润较高,市场开拓成本才能完全抵消。

    因此,在行业内细分市场多、利润丰厚、企业原品牌定位及属性不宜延伸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多品多牌策略。

    2 副品牌策略

    所谓副品牌策略是指网印企业将开发产品重新树立品牌,但由于新品牌和原品牌在同一产品线且原有品牌认识度高,因此新品牌作为原品牌的一个副产品来投放市场,和原品牌同时输出。

    副品牌策略优势是:结合了统一品牌策略和单独品牌策略的长处,因此,这种方式现在越来越被企业广泛采用。

    副品牌策略的劣势有:副品牌一般和主品牌同时出现,因此品牌输出名字可能较长,客户可能记住了主品牌却对副品牌的认识度不高。副品牌多为阶段性推广的产物,企业的广告费用不可能重点放在副品牌上,一旦该产品系列被淘汰,副品牌也可能跟着消亡。如果副品牌过于成功,一旦突然由盛及衰,必将殃及主产品。

    因此企业实施副品牌策略时,应是主品牌认知度较高且副品牌隶属于主品牌在市场上进行推广。

    3 统一品牌延伸策略

    所谓统一品牌延伸策略是指企业原有的品牌在某一市场取得成功获得客户认可后,再开发的新品进入新市场或老品进入新市场时均采用原品牌的策略使企业的所有产品均采取统一品牌进行对外输出。统一品牌延伸策略的优势是:能为企业节省巨额的市场开拓费用。由于既有的品牌认知度较高,因此新产品推出或进入新行业后,仍延用原品牌时,一般更易为客户接受,从而省去市场推广“提高知名度”所需的广告费。

    品牌延伸策略的劣势是:如网印企业在品牌知名度较低或客户美誉度较差情况下,利用品牌延伸策略效果不明显。同时,如果企业的产品线较宽、产品种类较多,如果其中一种产品市场开拓失败,易对整个品牌形成负效应,从而伤及其它产品。

    因此,网印企业考虑品牌延伸策略时,应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较高且新的市场和原有市场有较高关联度的情况下实施。

    4 一品多牌策略

    一品多牌策略是一种产品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一品多牌是网印企业在竞争较为激烈而又相对稳定的市场情况下,为了打击竞争者同时介入新的细分市场,又不愿做新的技术开发时使用的策略。

    一品多牌的优势是,可省略新产品技术开发费用,可低成本介入新的细分市场,不影响原品牌的定位,即使新品牌失败,其它品牌亦能正常运作。一品多牌的劣势是:同“一品牌”策略相似,且由于是“换汤不换药”,所以如果运用到新品牌上,对顾客的吸引力可能不大。因此,网印企业如果实施一品多牌策略,最好是在行业技术较为成熟、竞争较为激烈的市场,且新品牌和旧品牌在定位上一定要有差别。

    5 分类统一品牌策略

    所谓分类统一品牌策略是指网印企业经营的各项产品市场占有率虽然相对较稳,但是产品种类差别较大或是跨行业,原有品牌定位及属性不宜作延伸时,企业往往把经营的产品按类别、属性分为几个大类别,然后冠之以几个统一的品牌。假设某企业产品线宽度为拥有4 条生产线,但按产品线分主要有“雪龙”、“飞龙”化妆品的行业,由于各行业差别较大,任何一品牌均不宜延伸至其它行业。

    分类统一品牌策略的优势是:避免了产品线过宽使用统一品牌而带来的品牌属性及概念的模糊,避免了一品一牌策略带来的品牌过多、营销及传播费用无法整合的缺点。

    分类统一品牌策略无明显的劣势,但是相对统一品牌策略而言,如果目标市场利润低、企业营销成本又高,分类统一品牌策略的营销传播费用会略显分散,无法起到整合效果。

    因此,如果企业要实施分类统一品牌策略,应考虑行业差别较大、现有品牌不宜延伸的领域。

    6 贴牌策略

    所谓贴牌策略是指某网印企业生产的产品冠之以其它企业的产品品牌。贴牌策略本质上是一种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例如体育用品业第一品牌耐克所有产品均为贴牌产品,耐克公司只负责营销;全国家电连锁国美电器贴牌“国美”小家电;国内家电巨头海信原来并无冰箱产品,海信公司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延伸至冰箱业,投资冰箱生产线需要几千万,成本过高短期内无法收益。因此,海信集团根据市场情况,向各个专业厂家定向采购,统一冠之以“海信”之名。

    贴牌策略的劣势是:贴牌的双方一般是竞争对手,如果同一产品在同一渠道出现,双方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竞争。

    因此,实施贴牌策略的双方,最好避免在同一渠道出现,同时双方的品牌定位应避免是同一消费层次,这样双方均可减轻直接冲突的可能。

    7 联合品牌策略

    联合品牌策略一般是指两个不同企业之间在战略重组、并购、控股背景下出于品牌战略的考虑(新品牌市场认识度不如旧品牌,旧品牌虽有一定的认知度,但品牌趋于老化)所采用的临时性品牌输出策略。

    联合品牌策略的优势是:既可保留原有品牌的较高市场认知度,又可避免新品牌鲜为人知的缺陷,使品牌对外输出保持一个临时性的平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重新塑造品牌带来的资源投资和风险。

    联合品牌策略的劣势是:品牌名输出过长、品牌个性及品牌战略要求重新定位,被购并的品牌也只是临时性借用半个空壳,同时,联合品牌终将过渡到购并方为主导的新品牌。

    因此,企业在实施联合品牌策略时,应因势利导,适时启用联合品牌中的一个品牌作为新品牌。

    8 无品牌策略

    无品牌策略是指企业自身生产的产品不使用任何品牌名,我们所熟悉的杜邦公司就是一例。杜邦公司在能源、化工方面一直是高技术的拥有者,同时更是著名品牌(如可口可乐公司、阿迪达斯体育商)的原材料供应者。杜邦公司在这些原材料上均隐去企业名,更无商品名。

    无品牌策略的优势是:可以减少管理费用。劣势是因为不为客户所知,产品推广时渠道阻力大,渠道公关成本可能较高。

    因此,无品牌策略的产品主要见于一些原材料生产商或是生产技术简单、客户选购时重质量轻品牌的小商品生产企业。

    9 本土化品牌策略

    本土化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开拓新的区域市场或国际市场时,迫于当地环境压力,不得已修改品牌以适应本地文化的行为。

    本土品牌策略的优势是:新品牌能融入本地文化,易于为当地客户接受。其劣势是放弃了原品牌的号召力,需要重新塑造一个新品牌。

    因此,本土化品牌策略作为非常规手段不宜常用,除非面临较大的文化差异等不可抗拒因素,最好的办法还是“国际化品牌,本土化沟通”。 

    信息来源:网印工业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