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白酒板块如何“共赢天下”(下)

   2011-05-26 74

  黄淮板块如何共赢

  白酒精英各抒己见

  白酒行业在经过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期短暂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快速完成了由奢侈品向日常消费品、由短缺到供大于求的转变。加上一些白酒企业缺乏自己的定位和个性风格、忽视了科研创新、低层次竞争等因素,竞争无序,市场分割、地区封锁等市场壁垒及创新滞后,使得白酒企业前景堪忧。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白酒行业将会有什么新命运?白酒企业将向何处去?参加峰会的四省白酒巨头们面对这个问题,在思考着、讨论着……观点一:文化渗透力是提升品牌的基础

  河南省酒业协会副会长朱云武

  近年来,白酒的文化营销风靡一时,众多白酒企业都挖空心思寻找文化的根源和立足点,一件文物、一处古迹、一个传说,甚至一句诗词都成了白酒企业文化营销的至宝,于是挖掘企业的历史文化成了白酒企业提升品牌,制胜市场的法宝。无可否认,白酒文化营销是白酒营销的一次革命,创造和成就了一批知名白酒企业和品牌,引导和促进了中国白酒业的迅猛发展。但综观白酒文化的发掘和提炼,除了少部分企业真正寻找到了产品的文化基因外,大部分产品的文化塑造都是以企业自我利益观为中心的文化堆砌,是生硬和苍白的,比如只是想到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如获至宝,马上就开发产品,进行主观的文化臆造,只是想当然认为这个产品一定不错。这种以自我价值观代替消费者的价值感受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注定是肤浅的“文化底蕴”。酒这种物质是人类活动的文化媒介,除了它得天独厚的自然和酿造经验之外,文化渗透力才是它提升品牌的基础。观点二:用个性化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

  江苏双沟集团董事长赵凤琦

  提升品牌另一方面还要以创新的个性化产品为载体。利用已取得成功的品牌推出新产品,是国内一些名酒企业在实现品牌延伸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有效方法,如五粮液的“五粮春、浏阳河、金六福”,全兴的“水井坊”等,这些品牌延伸所取得的成功与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市场是分不开的。当大家都在纷纷跟进和效仿的时候,难免会让消费者产生“审美上的疲劳”。如今我国白酒消费已经进入了个性化的时代、个性化的产品是赢得消费者从众多同类产品中认识、接受、偏好的首要因素,是企业建立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元素,是白酒市场品牌竞争的必然趋势。只有个性化的产品才能催生个性化的品牌,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谁的产品差异化明显,谁就抢占了市场先机。因此,要实现品牌的延伸就必须以打造个性的产品为突破口,通过给消费者提供特色的服务来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观点三:合作共赢市场才稳定

  山东省白酒工业协会副会长山东泰山生力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西元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生产企业单匹马闯市已经变得不可能,也没必要,因此选择一个好的经销商非常重要,但两者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更为重要,如果没有长期合作的战略规划,没有共同创业、共担风险的心态,而只停留在一时的利益分配、谁投入多谁投入少浅层次问题上,双方的合作必定不会持久。

  合作共赢,共同创业,在此基础上再探讨如何分工、如何协作、如何进行利润分配等细节问题。建立在同一认识上的合作使双方成为朋友,在某一方出现问题或面临危机时,大家会坦诚相待,真心实意地帮助分析和解决,共渡难关。观点四:不能放弃低档酒市场山东省白酒工业协调常务副会长姜祖模

  今年国有又对白酒产品的消费税进行了调整,液态白酒和粮食白酒的消费税均按20%计征。这对于以低档大众白酒为主的省市是不利的,因此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从目前消费水平看,低档大众白酒仍为主导,如果大中型白酒企业因消费税问题不生产这类酒,将广阔的农村市场让给具有避税条件的小酒厂是不明智的,对国家也是不负责任的。想要占领低档酒市场,只有发挥规模企业的技术优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改善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感官质量,适当提高价位,将增加的税率用科学的勾兑技术抵扣回来,只有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才能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观点五:培育全国一流品牌河南省酒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玉亮

  酒业市场发面临着太多的制约因素,要想复兴只有行业精诚一致,开拓创新,研究吃透市场,提高营销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突出自己独特风格。一方面白酒行业要认清自己的差距,明确发展方向,找准位置,打造强势品牌,培育全国一流品牌,实现由产酒大区向强区转变。另一方面政府要转变观念,营造良好氛围。在宣传上积极营造消费的舆论,树立品牌和形象。各白酒行业要积极调整经营理念、实施营销创新,大力培养人才,提高全行业素质,努力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应变型企业,真正提升酒的品位。观点六:变“做大做强”为“做强做大”山东省兰陵酒业集团董事长陈学荣

  以前白酒业在其发展道路上,总认为只有做大才能做强,特别是在90年代中后期,在白酒业普遍下滑的时候,过度信奉“做大做强”的经营理念,致使许多企业表面上看起来家大业大,实际上并没太多的效益,甚至还不如以前。兰陵集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做大做强”的经营方针,曾经在3年时间内兼并和组成建了近30家分公司,这一举措虽然带来了资产的极速增加,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由于集团的重点只放在做大上,忽略了品质意识,致使产品质量不高,员工的素质低下,品牌影响不断下滑。由于品牌的下滑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产品的利润越来越低,工人的劳动价值没能体现在产品中,被白白地浪费掉了。

  做强做大和做大做强,虽然只是调整了一下位置,但整个集团利润却发生了根本转变。实践证明,品牌意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做强了,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只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够进一步做大。作为苏鲁豫皖白酒板块,要想在全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必须把握住正确的经营理念,注重产品的品牌意识,在做强的基础上做大企业,推动苏鲁豫皖白酒企业迅速崛起。
 

 

 

来源:中国酒网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