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现场管理中,需要应用到一些基本的管理工具,这些管理工具常用的主要有三种,即标准化、目视管理、管理看板。
一、标准化的含义、目的及实施
1. 标准化的含义:把企业里的各种各样规范( 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 制定为文字性的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其整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就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编制或改定标准只是标准保险作的起点和基础,只有经过指导、训练,使标准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习惯,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2. 实施标准化的目的:在我们印刷企业,所谓的生产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质量符合来自质量标准或客户的规定要求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生产现场的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作业条件随人而异、经常有所改变的话,肯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要求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能够达到四大目的:实现技术储备、提高生产/ 工作效率、防止问题的再发生、用于教育训练。
通过标准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等,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 财富) 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应对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了,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单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另外,标准化也能够防止出现某些工序或工种的技术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以掌握一些别人不了解、或不能够掌握的技巧、秘诀而要挟企业管理者的情况。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上。
3. 如何制定出好的标准:我们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 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 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 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其制定是有一些基本要求的,至少应满足以下六条:
⑴ 目标指向要明确:标准必须面对一个目标,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⑵ 要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 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还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
⑶ 用词要准确,避免抽象:如“ 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⑷ 尽量以数量化的方式使标准的描述更具体:要保证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够以相同的方式理解和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
⑸ 要具有现实性、可操作性: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我们许多企业制定标准的通病。
⑹ 要及时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出现以下情况时应修订标准:
·内容难,或难以执行定义的任务;
·当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改变时;
·当发现问题及改变步骤时;
·当部件或材料已经改变时;
·当机器、工具、方法或仪器已经改变时;
·当工作程序已经改变时;
·当要适应外部因素改变( 如环境的问题) 时;
·当保险和规章( 产品赔偿责任保险) 已经改变时;
·标准( 如ISO 等) 已经改变时;⋯⋯
4.如何实施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指望这个月发出红头文件,下个月各种符合要求的标准就完成了。在进行标准化时一定要有耐心,有些人会认为我把经验写出来后自己就变得不重要,工作与薪水都不保险了,有这种想法十分正常,完全可以理解。因此,营造良好的改善氛围非常重要,比如管理看板、合理化提案制度、部门/公司改善发表大会、改善能手、标准化竞赛等等,让做得好的有成就感,做得不好的有危机感,逐步引导,最终完成有效的标准化过程。
现场管理的标准保险作可以按照“ 五按五干五检”的思路来进行,即:
·按程序、按线路、按标准、按时间、按操作指令;
·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按什么线路干、干到什么程度;
·由谁来检查、什么时间检查、检查什么项目、检查的标准是什么、检查的结果由谁来落实。
用这样的要求来规范、评价及检查每项工作,能够使现场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二、目视管理的要求和实施办法
1. 目视管理的含义:目视管理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使问题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
例:划线
针对的现象:螺丝松动,导致震动加剧,影响产品精度。
常见的对策:拧紧螺丝,要求部下今后特别注意螺丝是否松动。
有效的对策:采取目视管理,拧紧螺丝后,在螺丝与连接板上划线,明确规定部下每天上班时通过观察所划的线检查螺丝是否松动。
目视管理实施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办公室,目视管理均大有用武之地。在领会其要点及水准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目视管理将会给企业内部管理带来巨大的好处。
2. 目视管理的三大好处:
⑴ 无论是谁都能很清楚地判断是好是坏( 异常);
⑵ 能迅速判断,精度高;
⑶ 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是通过“ 五种感觉”( 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 来感知事物的。其中,最常用的是“ 视觉”。具相关统计,人行动的60% 是从“ 视觉”感知开始的。因此,在印刷企业管理中,强调各种管理状态、管理方法清楚明了,从而容易理解、明白而无歧义、易于遵守,使员工能够自主性地完全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这将会给管理带来极大的好处。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企业需要从各个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其结果使得企业不得不进行多品种、多批次、少批量、短周期的生产,从而导致对现场、现物的各种管理难度增大。而目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以“ 效率高、不易错”为目标,能使员工减少差错,轻松地投入生产工作之中。
3. 目视管理的主要工作方法:
⑴ 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在现场到底什么是以人为本?同样的工作,在不增加多少成本的情况下,让我们的现场操作人员能更加轻松、更加准确地完成好工作就是真正地以人为本。如仪表方面,当一个人面对几十个仪表,你根本就不能指望现场操作人员能全部记得每一个仪表什么范围内是正常、什么范围内是异常。纸上考试100 分与每天八小时盯着几十个仪表看完全是两回事。那么什么是实现现场操作人员能更加轻松、更加准确地完成好工作的以人为本的方式呢?通过一定的方法在最常用的一些仪表上加以标识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⑵ 高效率的管理方法:对管理者来说,管理本身也许会带来优越感,但对被管理者来说却并不是件愉快的事情。“ 尽量减少管理、尽量自主管理”这是符合人性要求的管理法则,只有在目视管理中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实施目视管理,即使部门之间、全员之间并不相互了解,但通过眼睛观察就能正确地把握生产现场的运行状况,判断工作的正常与异常,这就是能够实现“ 自主管理”目的,省却了许多无谓的请示、命令、询问,使得管理系统能高效率地运作。⑶ 对错一目了然的方法:很多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只是留在文件上,殊不知不用看文件,在现场就能判断对错对现场管理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4.目视管理的水准分级:目视管理可以分为3 个水准:
⑴ 初级水准:有表示,能明白现在的状态。
⑵ 中级水准:谁都能判断良好与否。
⑶ 高级水准:管理方法( 包括异常处置等) 都能予以一一列明。
5. 目视管理的实施途径:目视管理本身并不是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或方法,因此也没有什么必须遵循的步骤、途径。如果说一定要列出推行的途径,那么通过多学多做,树立样板区,然后在企业全面展开就是一种可取的方法。目视管理的实施可以先易后难, 先从初级水准开始,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