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 族标准自发经济以来,经历了三次修订而形成现在的2000 版标准。由于该标准体现了管理的最新发展成果,以其科学的构思和通用的标准模式,而令业内人士折服。因而在市场准入制度的推动下,形成了遍经济世界的“ISO9001”热,它对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突破贸易技术壁垒,促进经济全球化,发挥着很大作用。但也有不少企业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困惑,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标准的执行力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体系建设工作的经验,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就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力的几个关键措施和方法谈谈个人看法。
1.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是企业的经济头人,只要领导从思想上、意识上充分认识到实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有把企业的质量工作搞好的迫切需要,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笔者最近参加了一次管理者代表执业培训班,在与众多的同行交流中发现,现在许多企业体系运行退化现象比较明显,表现在有章不循、内审走过场、管理评审形式化等。体系运行领导是重点,而实际上不少企业的领导已成为“盲点”,管理者不被管理,成为局外人,也没有形成自我改进和创新的机制,结果是没有超过“极限”的体系又弹回到原始的“人治”状态,证书实际上变成了没有真才实学的“假文凭”。
2.抓好培训是前提
从企业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开始,到体系在组织中的运行,期间都离不开对标准的学习,培训首先应从企业的高层领导开始,只有领导明白了,才能带动员工;然后加强中层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因为体系的建立、运行都要靠中层来完成,管理人员一定要吃透标准的内涵,才能制定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一步做好体系的宣贯工作;最后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这段培训应结合每位员工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使员工清楚与自己相关的文件内容,明白自己能对企业的质量工作做出什么贡献,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此外,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形式,最终目标是取得好的培训效果。对管理人员采取办学习班、请专家讲课的方式;对基层员工实行讲课、讨论、实际相结合的形式,使质量管理体系中难懂的术语、内容和要求能形象地表达出来,便于基层员工的理解、消化。
3.全员参与是基础
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各级人员是企业之本,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只有员工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才能使管理活动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才能使管理体系不流于形式。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千万不要形成搞质量管理体系只是管理人员的事,与其他人没有关系。体系管理是每位员工的共同责任,只要大家都从自身出发,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做出贡献,才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上)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