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配置适应敏捷管理的技术装备1999年初,公司固定资产只有1.2亿元,近几年,为提高印刷质量和适应集团的快速发展,先后多次进行重大技术改造,从印前、印刷、印后各工序,都采用了先进的生产设备,目前固定资产达4.3亿元。这些快速高效的技术装备,为敏捷管理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⑴印前系统和油墨预置系统。公司先后引进了3台计算机直接制版机。这些新技术的使用,缩短了开机时间,提高了印刷质量。由于印刷机台收到印版的同时,各版面的油墨数据信息已经传送到各印刷单元,因此,在装好印版开机的同时,各印刷单元根据版面色彩数据信息进行放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印出合格的产品。据车间统计,从起车打样到高速运转正常出报,从原来的10分钟缩短到3分多钟,大大节省了人工调节墨色时间,提高了报纸的时效。与此同时,在采用数字化工作流程后,印刷生产管理工作站将所有的印刷版面墨色数据保存起来,直接输入到印刷设备中,使印刷机墨斗键自动预设相应版面的墨量,减少了因人工校墨经验的差异引起的质量问题,较好地保证了图文的色彩与质量。由于墨量采用的是数字控制方式,几台印刷设备的印刷效果非常接近,提高了读者和客户的满意度,广告投诉尤其是彩色广告的印刷投诉明显下降。此外,这也节约了原材料。人工调节墨量的方式由于相对时间较长,过版纸浪费较大,通过油墨预置系统的控制,缩短了开印时间,开机过版纸的消耗大大降低,由原来手工调墨的2000份左右下降到600份左右,若按每天每组设备印2个报头,每个报头按4张纸路计算,公司两组ColorMan印刷设备使用CIP3油墨预置软件后,每天减少废报约460公斤,一年可节纸160余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⑵印刷系统的技术改造。公司2000年引进的2台罗兰60机,是为了满足《楚天都市报》当时40万份的发行需要。但随着《楚天都市报》迅猛发展,随后又引进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ColorMan宽幅无轴印报机。每台印刷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4个纸架、3个印刷单元塔、1台两个出报口折报机等,印刷速度每小时15万份、60万对开张。目前,两组设备每天开机8小时,承印《楚天都市报》每天90万份560万对开张的印刷任务。
⑶全自动化装订设备。去年6月,集团投资近1000万元,引进了马天尼无线胶订线,12月1日正式投产。这条装订线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装订线,最高时速为7000本,解决了目前装订设备与印刷能力不配套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印品的装订质量和交货时间。
为了降低设备故障对印刷时效的影响,对设备维护实行巡查制和备件制。在机器设备没有备份的情况下,实行关键零配件备份制。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行,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保证流程顺畅。
3.配置敏捷化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员工的组织性和积极性,决定着管理的敏捷性。
⑴开展执行力建设,培训敏捷性员工。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创办职工业余学校,举办印刷技术培训班、管理干部培训班,开展读一本好书和执行力建设大讨论等活动,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敏捷意识。
⑵打造敏捷性团队。公司每月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评选优秀班组、优秀机台活动,激励班组之间比学赶超,相互促进,加快建成自我指导、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以适应敏捷管理的需要。为确保一线生产无误,技术设备部专门成立了设备抢修突击队,在车间跟班值守,随时待命,有效地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⑶让员工参与管理。公司常年设立“献计献策”意见箱和总经理信箱,安排职工代表列席总经理办公会,随时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条条建议有回音,培养员工的大局意识,调动了职工参与公司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⑷建立激励性的考核机制。公司每月对机台的纸张、PS版、胶片、油墨等主要原辅材料的消耗进行考核,对各机台的报刊印刷质量进行评比打分、对各部门的质量差错和事故进行奖惩,对报纸出版时效进行一条龙考核等。所有考核结果通过公司各类简报予以通报,主要内容在公司橱窗内公告。考核公正严格,奖罚分明,发挥了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4.建立敏捷化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实施敏捷管理的基础。对印刷企业而言,就是要对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规范,使之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公司自2001年实施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于2002年通过认证审核。目前,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敏捷化质量保证体系。
⑴随时关注客户需求,及时满足客户需求。专门设立了印刷质量投诉电话,印在公司的印品上,专人负责处理客户的每一起投诉,直到客户满意为止。
⑵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严把质量关。工艺质量部专门配备了夜班质检员,严格要求车间勤抽样、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专门购置数字打样机,让客户现场签样,把质量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⑶实施数字化管理手段,并实时维护。实施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后,我们编制了70多种表格,编写了10万字的《质量手册》、《程序控制文件》和《作业文件》,在考核、监控、评估等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控制。
⑷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相互促进、相互优化。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质量认证体系与ERP实施相结合,较好地提高了印刷质量。2005年,湖北日报在中国报协组织的年度报纸质量评比中,获优质级报纸印刷奖第一名。
5.实行敏捷化成本管理实施敏捷管理,要求企业以高效率、低成本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公司在各环节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做到精细管理,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实现敏捷管理创造内部条件,同时增强公司对外部环境的敏捷反应能力。为适应敏捷化管理的要求,我们从四个方面加大了成本管理的力度。
⑴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市场行情、价格等信息对采购成本影响极大。公司为适应敏捷管理的需要,及时跟踪市场变化情况,预测变化趋势,了解收集供应商的各种信息资料,配合集团招投标中心,灵活运用谈判策略,选择有利采购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去年,公司配合招标中心,节约纸张采购成本1000万元。
⑵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一是建立考核制度并细化操作办法,将各项数据进行量化,并输入ERP管理软件随时掌控;二是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随时掌握各项操作数据和用料数据,发现不良趋势及时更正;三是加强主辅材料控制,降低消耗定额;四是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延长机器使用寿命,保障机器生产能力,公司制定了备件管理和存储制度,建立了相应的奖励机制;五是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搞好精细管理和精细生产。
⑶营销方面的成本控制。采用ERP系统实施客户关系管理,降低营销成本。一是实行整合营销,培养全体员工的顾客导向意识,从源头抓好质量,搞好服务;二是追求营销的时效性,通过信息系统和网络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出现的新问题;三是营销流程和方式变革,追求效用最大化,节省营销费用,核定费用指标,保证费用投入与营销效果的一致。
⑷内部管理方面的成本控制。实行信息化管理,减少了决策指令的传递时间,降低了管理费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公司还通过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采取有效的内控措施,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培养员工养成“开源节流、勤俭兴业”的良好习惯和工作方式,创建节约型企业。
6.建设支持敏捷管理的企业文化敏捷管理的实施,必须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教育作用和协调作用。建设敏捷化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敏捷化动作的有力保障。
⑴公司从2004年9月开始着手进行系统的敏捷化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献计献策、建章健制”活动,进行制度文化建设。目前,已编辑印制了《安全手册》,制订了80多项规章制度,合计30余万字。同进,公司导入CI战略,先进行了VI视觉部分的设计,并在公司的内外活动中进行了数十项的推广应用,统一了公司的视觉形象,提升了公司在客户和社会公众中的形象。现在,我们已开始着手进行企业理念的提炼和总结。
⑵培养创新意识,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公司出台了献计献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实施办法,定期对职工的建议进行评选和表彰;出台了员工奖励制度,定期对在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勤俭节约、市场拓展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员工给予奖励,持续改进工作。
⑶营造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企业。一是强调“终身学习”。组织中的成员只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大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二是强调“全员学习”。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提高企业整体协同的创新能力。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如计划、执行、控制等环节。四是强调“群体学习”。组织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而且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为此,我们创办了职工业余学校,举办了印刷技术培训班、管理干部培训班,开展了“读一本好书”活动,进行了“执行力建设”的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在公司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探索敏捷管理的绩效评价
1.探索建立敏捷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由于敏捷管理在我国刚开始实施,没有评价体系可供借鉴。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从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员工素质和技能、意识等方面的提高情况,企业流程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