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搞体系管理不能放弃和放松企业其它的成功管理方式和手段,只有这些管理方法协调统一发挥作用,才能真正管理好企业。不能仅仅是管质量的说质量第一,管安全的说安全第一,管成本的说成本重要⋯⋯其实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多项管理的综合体现,是合力的结果,是彼此配合的结果。要想使质量管理体系真正运行好,在员工的意识和思想还没达到一定高度时,还需要辅佐一定的管理手段,与每个人的直接利益挂钩,这样更能提高员工的重视程度,有利于体系的实施。
4.防止破窗效应发生
“破窗效应”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根据“破窗”实验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进行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玻璃。“破窗效应”更多的是从犯罪心理去思考问题,但不管把“破窗效应”应用在什么领域,角度虽不同,道理却相似: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必须即时修复“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以免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在现实生活中,环境的暗示和诱导作用可以说无处不在。例如,在窗明几净、环境优雅的场所,没有人会大声喧哗、乱吐痰或乱扔垃圾;相反,如果环境脏乱不堪,则时常可以看见吐痰、打闹、互骂等不文明举止。因此,环境好,不文明之举就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文明行动则会受到影响。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样,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破窗效应”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众多的包装企业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包括ISO14001、OHSAS18001),目的就是规范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文件的要求,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尤其是对一些看似微小、但对企业影响面广、影响深远的“小过错”,千万不能姑息、容忍,一定要“小题大作”地去处理,及时修复“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体系运行来讲,第一扇被打碎的玻璃可能是产品质量出了问题、销售渠道管理失控、资金流动不畅等。防止企业在执行体系运行过程中最先破碎或可能破碎的玻璃窗,企业不但要苦练内功,而且要在执行力上下功夫,发现不按标准要求去做的人和事,要及时地修复,不让它滋生和蔓延。
5.信息化是提高标准执行力的有力保证
纸包装行业是一个量大面广的产业,进入的门槛比较低。过去生产信息和生产指令都是通过人工来完成,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引入了MIS 生管系统、ERP 系统,采用电脑开单、输单,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生产管理系统又不能适应小批量、多规格的需要,而必须采用新的策略。那就是走信息化发展的道路。
海尔在经营过程中希望以信息化带动整个流程,将其称作信息化全程的闭门模式。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根据现在企业界的解释,利润不等于盈利能力,有利润不一定有盈利能力,但是有盈利能力一定会有利润。有很多企业,过去利润非常大,但不等于有非常大的盈利能力,因为有很多外部的因素,包括机遇在内。现在,这个盈利能力是指双赢的能力,即我给你提供的不仅是产品,还有解决方案。
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海尔在物流方面现在已经开始做到了三码合一,“三码”即人码、订单码和物码。每一个产品出厂的时候,都有一个销售码,根据这个码,产品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追踪。订单码能够显示谁下了这个订单、这个订单的量是多少等,可以避免下了订单将来出现问题,并且可以随时加以追踪;人码显示的是谁下的订单,以确保每一单产品都有人负责,每一个人都有他要负责的产品。通过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来保证每项工作都按标准来执行。
目前,我国纸包装行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竞争的加剧,多年来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企业制定了众多的管理标准,涉及到营销、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环境、安全等各个方面。如何将这些标准固化成信息软件,从而建立起一个集研发链、生产链、供应链为一体的支持系统,实现对系统的集成,消除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成为执行标准的有力工具,这是我们纸包装企业所期盼的结果。 (下)
信息来源:中国包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