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酒茅台高端酒掀旋风(上)

   2011-05-26 62

      引:茅台,被誉为中国的国酒,这里面蕴含着他高贵的品质和独特的政治背景。国酒茅台在神秘光环的照耀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直以来,茅台酒尊贵的品质成为身份的象征,被划归为一种奢侈消费品。随着商业经济社会向前推进,尽管国酒一步一步走向百姓生活,但普通百姓越来越渴望了解神秘国酒光环的背后,很多人想了解国酒的真正内涵的时候,总是被“国酒”二字染上了神秘的色彩而却步了。如今,在商业社会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大环境下,茅台向市场迈着一步一步坚实的步伐:销售收入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向前增长、今年产品脱销……原本神秘的茅台更显得神奇了。

    因为茅台工艺、环境的独特性,使得茅台不能快速扩张和异地生产,但是国酒茅台的确就完成了同类酒营业额销售第一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人说,这与茅台集团主要领导季克良、袁仁国、乔洪等一班人把握企业发展方向、作出企业重大决策、以及雷厉风行有着必然的联系。茅台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部员工称赞季总儒雅、真诚;袁总开拓创新,工作充满激情;乔总务实、稳健。国酒茅台的发展,被贵州省国资委主任王黎明赞为:“实践证明茅台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务实、创新,不甘于现状勇于突破的领导班子”。

  当带国字号的茅台高端白酒走向市场后,一场不可避免的茅台旋风刮起来了。那么,国酒畅销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特殊魅力?国酒高层领导又将怎样面对国酒走向市场后贴近普通百姓、走近百姓生活?茅台高层将带领国洒茅台怎样持续、稳健发展?茅台持续、稳健惊人发展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近日,本报记者深入茅台,对茅台的生产工艺流程、茅台人的经营理念、茅台高层的领导进行全方位解读,向世人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茅台。为此,本报将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中国茅台持续稳健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现象篇:聚焦国酒茅台掀旋风

现象一:高端白酒茅台卖断货

  在今年十一国庆假前后,贵阳国酒茅台专卖店。标价为368元一瓶的5年普通陈酿茅台酒专柜仅放了2瓶样品,旁边放了一块提示标牌:“暂时缺货”。

  十一国庆大假过后,当记者来到茅台集团采访时,有人打电话到公司找到某中层干部,问能不能购买些15年陈酿茅台,该干部歉意地回答对方:“很对不起,现在仓库没有货。”

  今年8月份,一名外地商人订购了10吨茅台酒,但是因为缺货,不得不支付了对方几万元的违约金。

  在这之前的两三个月左右,一名湖南籍的知名人士,专程到茅台集团找到公司相关领导,需要购买一批茅台,因为公司库房的确缺货被婉言谢绝。最后在对方一阵好说歹说后,相关领导最后按照对方需求作了“按需求的一半供货”的批示,该知名人士才满意而归。

  茅台酒因为特殊的工艺,每一滴酒从出炉到进入市场都必须存放5年以上,存放时间越长香味也就会越浓。按照这样的时间计算,目前所销售上市的茅台酒应该是5年前出炉的。其实,公司的领导和员工都清楚仓库里其实囤积了不少的货,但是这些货都因为没有到期而不能出库。要么四年,要么三年和两年,要么就是15年、30年、50年陈酿没有到期。对于这一点茅台人决不含糊:没有到期,决不出厂!

  对此,集团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季克良有一句精辟语言:茅台“产销平衡不卖新酒、不吃老本”。所谓“不卖新酒”,也就是指不卖没有到期的酒。而所谓“不吃老本”,也就是应该存的老酒一定要留足、留够,既要看到眼前,更要看到长远。而这句话则有三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公司尽力满足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是对销售工作的要求,是指不要因为销售的滞后,使库存大量积货;三是库存量要合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公司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这方面遇到了临时困难。客观地分析,也就是说茅台以前的产量没有满足今天市场的需求。

现象二:2000吨投产新万吨生产制酒车间启动

  追述前几年,正是白酒行业的“灾难年”刚过后不久,出现今天的产销断链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因为茅台生产工艺的特殊性,茅台当年的下料、生产等一切都是按原计划进行的。但是,茅台人仍然读懂了“市场”二字的真正含义。从1998年袁仁国担任茅台集团主要负责人以来,在他的带领下,茅台集团连续七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特别是2000年以来的“十五”期间,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2003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纳税百强”名单中,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纳税5.1424亿元列第63位(白酒行业第一),销售收入利润率及人均创利税连续8年高居中国白酒行业榜首。也就是1998年,茅台人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让国酒茅台走向市场,让更多的百姓能喝上茅台,袁仁国亲自全面负责茅台的市场营销工作。有人说,是袁仁国让茅台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从新找到了勃兴路径。从这时开始,茅台不仅给自己订了每年向市场投放的目标和计划,而且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的需求。自2003年,国酒茅台实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茅台酒要达到万吨”的宿愿后,便提出“启动新万吨茅台酒工程,打造百亿茅台酒集团”的发展战略。

   今年“十一国庆”大假过后的第一天,当记者来到茅台集团时,新成立的茅台集团十一制酒车间就忙着新车间的生产工作部署和对新车间职工进行培训。据了解,十一制酒车间是刚组建成立的茅台集团新车间,是茅台目前规模最大的生产车间。其负责人原是三车间主任。说到他曾经带领的茅台集团第三生产车间,所有茅台人都会说:“他们是连续的优秀车间”、“车间主任的管理比较独特”……之类的话。车间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次投入生产的十一制酒新车间,生产规模为每年2000吨。新万吨工程的投入使用,将尽量减少像今年出现的茅台酒脱销现象。

现象三:国酒茅台增速惊人

  一个一个的事例表明,国酒茅台在进入市场后,不仅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而且掀起了一股茅台高端酒旋风。

  说到茅台,人人都会说上一两句:诸如“茅台是一般人喝不到的”、“茅台只是国宴酒”……这样的观念,如果用在1998年以前也许是正确的。在这之前,茅台是国家指导生产国家政府接待用酒,一般用于政府招待贵宾、外宾用,发展自然处于计划经济型。但是,在如今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条件下,这样的观念就很陈旧了。这一点,茅台人早就有了洞察。公司高层围绕市场做了许多工作,实施了一套全新的适合市场发展的战略。主抓市场营销的茅台股份公司总经理乔洪认为,不管是企业的管理还是企业的生产,都必须坚持以市场为中心。正因为如此,国酒茅台越来越贴近消费者、贴近市场。不仅如此,他们不断构筑新体系,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敢于应对新挑战,寻求新突破,实现了公司的市场预期目标;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网络渗透不断深入,个性化产品向系列酒延伸,打击假冒侵权形成合力。现在,茅台酒供应紧张了,国酒茅台在做好销售计划和配送的及时性上统筹安排,并在计划上做科学的调整。

  然而,由于茅台的市场行动,这下却“惹祸”了:当人们品味到这带有国字号的浓郁酒香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产品供不应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现产品断货无疑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尴尬的,尤其是正当人们对高端白酒的市场前景产生怀疑的情况下。这样的局面是茅台人没有料到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当国酒迈向市场的时候,还得有一个市场逐步认知的过程。比如因为生产工艺的复杂导致价格会很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将决定市场的需求程度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