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质量管理体系与精品战略

   2011-05-26 97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简称人大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 。五十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办社理念,出版了一大批高水平 、高质量的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和高校文科教材,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连续两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印制优质产品金奖。那么,他们取得如此成绩靠的是什么?

    一、领导重视,理念领先

    作为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的大学出版社,全体员工意识到出版物的质量是出版社生存的根本。出版物的质量包括出版物的政治质量、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和印装质量等综合质量。因此,抓质量就是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有制度、有措施,人人参与,重在防范、贵在落实。在长期的质量管理中,社领导首先强调的是出版物的政治质量和内容质量。人大出版社在出版物政治质量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这一点既是大家的共识,也是出版社铁的纪律。在强化政治质量的前提下,出版社对出版物内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有出版物在正式列入选题计划之前至少经过四关。第一关是策划编辑的选题立项报告,其中重点内容是论证说明选题的政治质量和内容质量。第二关是出版社组织有关领域内著名专家、学者对选题的内容质量进行严格审查,确定其学术价值。第三关是事业部论证,结合专家、学者意见对选题的内容质量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选题能否上报。第四关是出版社选题审批委员会召开会议,对上报选题进行审查批准。几年来,人大出版社在出版物的政治质量和内容质量方面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为出版社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大力抓好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和印装质量。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织一批资深编辑对图书特别是教材的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设立了质量管理科,专门组织协调全社的质量管理工作。

    由于领导重视,加之各部门的长期配合宣传,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出版社内部已经形成了一种人人讲精品、处处重质量的良好氛围。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和精品,这一点成为全社员工的共识。凡是与人大出版社合作的厂家,不论是排版、印刷、装订还是纸厂,首先都要接受质量教育,接受质量为本的观念。

    二、制度规范,机构健全

    在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方面,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力求规范,所有规章制度都要于法有据,不搞“土办法”;二是力求实效,规章制度要便于理解和执行,重点在于有实际效果。人大出版社依据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图书质量管理的意见》等有关重要文件,结合本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办法。主要有:《图书质量管理办法》、《关于出版物质量管理的规定》、《关于各事业部设立质量管理员的规定》、《编辑加工基本规范》等规定,以及社内各部门和出版流程质量的岗位责任制。近年来,为了适应出版社改革发展的需要,及时对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了补充、修订和完善。

    上述规定中最基本的是《关于出版物质量管理的规定》。该规定共有20 条,分别规定了因政治性和学术性错误造成损失责任人以及事业部应承担的责任;成品书、付印样、重印书编校质量不合格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因装帧设计错误造成损失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对达到优良等级的成品书、付印样和期刊的奖励办法;不合格出版物的处理办法;定期召开质量管理员会议和全社质量大会,质量管理科每季度须编发一期《质量简报》。

    根据国家对图书印刷、装订各项技术及规格的要求,对本版图书的印装质量进行抽检;对入库图书实行动态印装质量抽查与质量监控。质量管理科每两个月到书库拆包随机抽查一次,每半年到印装厂检查一次。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不管规章制度如何健全完善,最终都要靠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去落实执行。人大出版社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1990年进一步设置了专门的职能部门—质量管理科。质量管理科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五抓一解”。“五抓”是指:一抓图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二抓图书出版过程的质量监控和管理;三抓成品书的质量检查;四抓图书质量检查情况的总结和分析;五抓图书质量的奖罚。“一解”是指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涉及质量方面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质量管理中,实行奖优罚劣、奖励为主、惩罚适度的原则。对在出版物质量方面工作成绩优良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不重视质量、或者由于主观原因出版社召开质量管理会议而造成质量事故、或者发生重大责任问题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和处罚。

    为了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从2002年开始人大出版社在每个出版事业部或出版中心设立1-2 名质量管理员,负责事业部或出版中心内部的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员实行双轨制,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归事业部受出版中心领导,在质量管理业务上则由质量管理科统一协调,保证了出版社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定能够“政令一致”和有效实施。与此同时,出版社还在出版科内部设置了专职质量管理员,直接负责对纸张和出版物的制作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在不断健全社内质量管理机构的同时,还将管理的触角伸进合作厂家。从2003年开始要求合作的各主要印装厂必须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员,对人大出版社的出版物在出厂前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竭力防止印装质量不合格的出版物流入市场。

    三、责任明确,措施得力

    人大出版社各项规章制度均明确规定了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质量管理责任,并有相应的奖罚办法。比如,对文字编辑、装帧设计人员的质量要求就集中体现在奖励优良品、处罚不合格品两个方面,而且视不合格品产生的不同情况、造成的不同损失和不同影响,规定了不同的处罚和赔偿标准。

    对合作厂家的质量奖罚规定主要通过签定厂社协议的方式加以约定。针对各厂的印装质量情况,每年年底出版社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和出版社合作厂家评估小组都要进行评比和评估,根据综合评比评估结果,两年颁发一次图书印制优秀奖和优良奖。对于印装质量一贯比较好的印装厂在生产安排时给予倾斜,逐步扩大其供货量,并且在结算工价时实行优质优价,使重视印装质量的厂家得到实惠。相反,对于出现严重印装质量事故的厂家进行一定的处罚,通常是中止合作关系1-3 个月,赔偿部分或全部损失,或采取临时下浮工价的做法,以示警诫。对于频繁出现质量问题的厂家则要在处罚的同时,逐渐减少其印装量,直到将其淘汰出局。

    近几年来,人大出版社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出版物的综合质量,切切实实采取了一些新措施,收到了不少实效。

    第一,社内上下左右齐抓共管,层层严把质量关。目前,人大出版社的质量管理工作已形成齐抓共管、层层把关的良好局面。在出版社局域网上设立了“质量论坛”,及时通报质量情况,总结质量检查中发现有代表性的问题,提供各种有借鉴意义的案例,并解答编辑提出的疑难问题。

    第二,社外抓住印装关键环节,把管理落到实处。

    1.印前核片。一本图书在付印胶片送达印刷厂之前,出版科有关人员要对所有胶片进行核查,严把付印前的最后一道关。

    2 .增加印装工序的投入。为充分保证读者利益,出版社不惜增加成本,要求重点图书、70 克胶版纸以上图书或较厚图书必须锁线胶订。

    3.严把材料关。所用大宗纸张和装帧材料都要经社领导、策划编辑认可,由出版科对其性价比和生产厂家认真分析比较后再确定。

    4.样书送检。一本书批量装订之前必须先装35册样书送到社出版科、质管科、事业部和社领导手中,经各方检查没有问题后方可成批装订。

    5.入库抽查。出版科每月都要到书库对本月入库的所有图书进行抽检,并将抽检结果以质量简报形式通报给各印装厂,督促其健全制度,整改问题。

    人大出版社依靠多年建立起来的一整套高水平的综合质量管理体系,打造出一批又一批精品力作,为社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大量高品质的精神食粮,为出版社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信息来源: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