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的惊诧恐怕正是胡润所期待的
一个多月以来,本刊记者多方奔波调查,采集信息,终于采写出迄今为止大陆传媒关于新首富张茵最全面、最深入的财富解密版本。本文不仅将对这位新首富的发家史做出全景解读,还希望对身处传统行业的企业家,以及即将进入传统行业的创业者,提高足够新鲜的样本价值和借鉴意义。 这是新首富张茵名下一家造纸厂的某个车间—— 车间厂房空阔而整洁,机器轰鸣,前来参观的业内人士深感吃惊:几组数百吨的钢铁滚筒飞快旋转,纸品幅宽6.65米、每分钟走纸1150米——而国内的绝大部分造纸厂每分钟走纸也就几十米,最多数百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面对纸机,一分钟内比一个足球场加三个篮球场总面积还大的牛皮纸就会高速“冲”到他眼前——这个场景活生生地演绎了张茵在这个秋天于世人眼前升起的速度! 中国造纸是个非常传统的产业,似乎没有什么先进技术可言。但这恰恰是一个误解:张茵旗下的造纸厂,造纸设备和造纸水平在国内几乎无出其右,在国际上也堪称一流。 在这个行业,成品纸是经一系列滚筒挤压、张紧、拉伸出来的。张茵的造纸厂里,每个滚筒都是百吨以上的庞然大物,为了提高产能,就必须要提高纸机滚筒的宽度和转速。比如玖龙厂的第八号纸机,能生产高强度瓦楞芯纸和牛卡纸,要让一组几百吨的钢铁滚筒转得像汽车轮那样快,还要相互配合拉出平整、均匀的纸,并且还不能把纸扯断……这看似粗笨的造纸生产线却有着极高的技术含量,并且只有极个别欧美发达国家才能制造。 这种情况为造纸行业垒起极高的资金和技术门槛。 所以张茵的财富远比“富豪榜”上不少名列前茅的人士实在:6000亩土地、100万平方米厂房、10条造纸生产线、330万吨产能、561兆瓦电厂、5万吨级码头、车队、仓库……固定资产达86.25亿元!而同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的国美电器,固定资产仅为13亿元。 今天的人们已渐渐了解,张茵庞大的产业帝国始于遥远的美国,止于半成品的包装纸。而人们所不了解的是,这位“迄今白手起家全球最成功的女人”,是如何走上创富之路的?她的财富从何而来? 只身闯香港 张茵祖籍山东,生于广东韶关,长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父母是转业军人。1957年出生的她,后来又有了七个弟弟妹妹,家境可想而知。帮助母亲操持家务,照顾弟妹,每天跋涉十多里去上学……聪慧、坚毅、好强的品性在她幼年时期已经显露。军事家说“班长是军队之母”,中国民间说“老姐如母”。张茵作为“一个班弟弟妹妹”的老姐,其经历或许正是她日后驾驭庞大企业的能力之源。 1982年,父亲平反,张茵举家迁居广东,成为那片改革热土的第一批“移民”。当年从东北这个“文革”重灾区走出来的人,都应该能理解张家人的心态:虽然被“摘帽”、“平反”了,但“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对人际关系的破坏再难愈合,永远地离去、开始新生活成了不少人“春天”里的选择。 在深圳,张茵获得了学习财会的机会。之后她在工厂做过工业会计,又在深圳信托的一个合资企业里做财务工作。那家公司的业务包括面向香港的涉纸贸易,这给了她认识“外边世界”的机会。 1985年春天,27岁的张茵碰到一个“贵人”。内地某造纸厂厂长(张茵终身都尊称他为师傅)在和公司谈生意之余,偶然和张茵攀谈起来。“师傅告诉我,他很看好回收废纸这个行业,因为废纸就是森林,将来造纸业肯定要从资源造纸向再生纸发展。师傅还说,从香港进口的纸浆大多掺杂使假,品质不高,因此如果我想做生意,这算是一个机会。” 1985年的张茵已算大龄女青年了,但她决心搏一搏,于是身揣3万人民币移居香港,进入一家香港贸易公司做包装纸的业务。 这家香港公司成为她踏上辉煌“纸上富贵”之路的第一站。她打电话给“师傅”问,如果自己能组织不掺假的废纸,能不能直接卖给他? 中国的森林资源相当贫乏,特别是造纸用速生林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高档纸的制造原料要靠进口木浆或废纸解决。同时国内废纸收集体系不健全,且级别不够。因为国外造纸用原木,中国造纸大量掺草甚至全部用草。所以用国内外废纸还原成的纸浆中木纤维含量天差地远。因此,从发达国家(地区)购买废纸一直是解决我国造纸原料瓶颈的重要途径。当年,这个门槛不高、被称为“收破烂”的行当吸引了不少处于社会底层的港人。实事求是地说,从业者素质不可能太高。于是,在废纸堆里掺杂使假成了“行规”。 张茵以“东北人”的实在,取得了包括“师傅”在内的大陆客商的信赖,迅速打开了业务局面,一年后便有了自己的纸行和打包厂。但她触犯了“行规”,得罪了一些同行,不久就受到了黑社会的威胁。风雨飘摇中,她遇到了生命中的伴侣——刘名中。走南闯北、曾就读于名校的香港本地人刘名中,从此给了张茵心理的支撑和事业的辅助。 张茵后来告诉别人,没有这段姻缘,自己走不到今天。 转战美国 香港的废纸资源有限,赚到第一桶金的张茵夫妇开始了转战美国的征途。 1990年,张茵与先生举家移居美国洛杉矶,创建了美国中南有限公司(ACN),其业务就是将当地的废纸采购输送到东亚,特别是中国。这是一个各方受益的商业行为:美国贫民、美国政府和中国造纸公司;美国政府甚至对这类公司实行减税补贴。张茵的第一个梦想——成为“废纸大王”,从此逐渐清晰了起来。数年间,“美国中南”的业务发展十分顺利,旗下已经有了七家打包厂和相当规模的运输车队,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废纸输出商。以集装箱使用量计,1996年“中南”居全美各行业第四;1997年位居第三;1998年、1999年、2000年连续三年位居第二;2001年更以21万标准箱跃居第一。从那时起,“中南”每年使用的集装箱总量超过了通用电气公司、菲利浦莫里斯和杜邦的总和! 按照张茵自己的总结:在香港的成功靠若干其它因素,在美国的成功则靠智慧。 张茵谈起成功时还说:“我运气好,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强劲起飞,废纸进口量年增幅达20%。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废纸进口量与2004年相比提高33.6%,高达1704万吨。而与此同时中美贸易的特点是:运去十箱廉价货物,运回的只有一箱高科技产品。对船运公司来讲,中南的废纸贸易简直成了大救星,虽然运费低廉,也总比装着空气启程回国好。因此张茵的废纸贸易运输成本极;地利:美国是纸张生产和消费大国,且废纸回收系统极为高效、科学。据美国森林和纸业协会的报告,美国每年消耗4700万吨纸张,其中将近75%的废纸将被循环利用,而“中南”的年出货量超过500万吨;人和:中南公司“信誉第一、客户至上”的经营方式,赢得中美客商的一致认同,业务蒸蒸日上。 根据公开数据推算,美国可再利用废纸中的七分之一被张茵的“美国中南”输出,而中国再生造纸原料的四分之一以上由“美国中南”输入。“废纸就是森林”——张茵以独到的商业模式开创了日进斗金的生意,实现了“废纸大王”之梦,也为中国种下了一片广袤的森林。 张茵是一个没有雄厚家世背景的女子,她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首富,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白手起家者。另一位名气很大的女性巨富是英国女作家罗琳(《哈里?波特》的作者),其财富折合80多亿人民币。 中国前任首富黄光裕十七八岁就“下海”了,张茵更属于被“文革”耽误的一代,没受过正规教育。华人首富李嘉诚、世界首富盖茨都没有大学文凭。这说明低学历与高财位的内在关系不仅仅是“中国特色”。 这些成功者都有极高的天赋和坚定的意志力,由于没有高学历,在社会上找不到收入丰厚的体面工作,才将他们逼上了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普通人本质上都是容易满足的,中了500万大奖或者生意上每年有上百万的利润,他们的斗志就会衰减,就要享受生活了。但有超人天赋,却命运多舛的创业者,当胜利接踵而至,渐成习惯时,他们往往就走上了连自己都无法抑制的辉煌之路。 执着的“纵向一体化” 既然原料在握,为什么不自己动手造纸呢?把自己的事业向下游延伸,从经营废纸到以废纸为原料造纸,这种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在经济学里叫“纵向一体化”。张茵那时不见得听说过这个词儿,但具有极佳商业悟性的她却很早就开始了向造纸领域的进军。 1987年,在香港做了不到两年,张茵就开始以大陆造纸厂为合作伙伴,在辽宁营口、湖北武汉、河北唐山等地设立了多家合资造纸厂。到了美国,张茵的废纸贸易得到进一步拓展,在天津、青岛、上海成立了直属公司,在北京、深圳、烟台等地设立了办事处。随着资金实力的增长和在大陆相关领域人脉的积累,张茵开始放胆“单干”了!1988年,张茵在东莞创建了第一个独资企业——东莞中南纸业,出产日用纸制品,其中“BB宝”儿童纸尿裤曾荣获全国评比第一名。 1996年,国内高档包装用纸——牛卡纸、高强度瓦楞芯纸和涂布灰底白板纸需求及进口量大增。牛卡纸是以木浆或木浆含量高的废纸制造的本色卡纸,用途极广;瓦楞芯纸是纸板箱的关键材料,提高强度可减轻包装箱的重量、节约材料及运费;涂布灰底白板纸一面有光滑的涂布面层,具有优越的印刷适应性,常用作电子消费品、化妆品的包装盒。 张茵抓住机遇,投入1.1亿美元在东莞市麻涌镇建立了“玖龙纸业”。一期年产20万吨牛皮卡纸的生产线于1997年初动工兴建,1998年7月投产。从那时起,大投入、高起点成为张茵进军造纸业的特点。以第一条生产线为
2006年10月11日,胡润第八次推出了他的“富豪榜”。这一次,娱乐精神十足的英国小伙把一位49岁的大姐——张茵,推至榜首,而且来自不为人重视的造纸行业,又是一位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