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新春,围绕大枣经典性品牌、将一品梅培育成中式卷烟的代表品牌之一的目标,淮阴卷烟厂烟启动了一品梅新世纪工程,并且将研发“特制1906”作为这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造就经典。淮烟集成最新科技成果、集聚最优秀的人才队伍,在“特制1906”的设计、生产等每个环节精雕细琢,终于制造出了堪称经典的“1906”。
设计:用消费者需求创新品牌
市场走访是淮烟进行产品设计的第一工序,淮烟让消费者做“设计师”,以消费者需求作为品牌创新的源泉。
围绕“特制一品梅1906”,淮烟前后开展了数十次、近万人次的市场走访,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分析、研究与把握,经过近十轮的改进,使这包烟在每个细节上都能完美体现消费者的意愿。
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之后,产品设计专家们通过对60000多个基础数据,以及焦油、烟气烟碱等4个数学模型的科学运用,使焦油量控制精度达到了每支±o.5mg,烟气烟碱量控制精度达到了每支±o.1mg。同时,他们还大胆革新,从开展叶组和香精香料配方的分组加工技术的研究入手,把卷烟配方技术深化到化学成分和各项品质因素的合理配比,进一步提升了核心技术,拓宽了产品的创新点。
工艺:纯正的优质烟草本香
优质的原料是“1906”品质的有力保障。淮烟有全国烟草烟叶分级技术能手,他们常年奔波在国内外产区,依据卷烟配方需求,系统规划,在国内建立了适合淮烟配方风格的优质烟叶基地,同时.严格把关购进国外的优质烟叶原料。
淮烟承办的国家局进口替代烟叶示范项目,所生产的烟叶在国家局、云南省局的检查中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通过因地制宜地制定打叶标准,淮烟实现了烟叶的均质化加工,保证了烟叶理化指标的合理性。
“特制一品梅1906”就是手工精选其中的上等优质烟叶,每箱烟叶再经专家的感官评吸,完全符合产品质量要求后才投人生产。淮烟还采用纯天然香精香料添加剂,使每支卷烟都表现出纯正的优质烟草本香。
同时,淮烟对整个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成功运用了由淮烟承办的国家局课题“卷烟生产工序质量评价和制丝加工过程控制技术”成果,将感官质量引入制丝控制系统,建立了一套有淮烟特色的制丝工序质量分析和评价体系,利用HXD烟丝在线膨胀设备大胆进行工艺创新,采用精细化、特色化加工工艺,使“特制一品梅1906”具有明显的个性化风格特色,烟气指标更稳定,香气丰满飘逸,吸味柔和细腻。
品质:三道质量保障线
为使“1906”顺利出炉,淮烟建立了三道质量保障线,使设计目标通过生产过程得以完美实现,保证了“1906”品质的卓越。
一是按照IS09001质量保证体系、IS010012计量体系和现代企业标准三大体系,科学化管理,与国际接轨。二是实现数字化过程质量控制。建立了计算机质量管理控制平台,严格按照“名优卷烟”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新国标进行过程控制,使用“中心值、标准偏差”的新指标体系,上下允差为正负0.5。计算机每30秒自动采集生产全程质量数据,并由计算机进行全程分析和全程控制,生产控制精度平均达到95%以上。三是由专家实时监控。厂领导,质量管理处、车间等职能部门的干部、技术骨干在生产中全程跟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由烟草行业技术能手王承勇、江苏省劳模陈凯、行业高级技师钱长江等设计、改造了独有的插卡装备,他们还负责整个生产过程的设备保障。由汤翠元、陈丽芳等一批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1906”的专检员,定人定机台检查产品内外在质量。
这一切,保证了“特制一品梅1906”品质的领先性和稳定性,而领先的品质是“1906”致胜的法宝。“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1906”的芬芳将永远贮存于消费者心灵中。
转载自《海峡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