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是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1-05-26 99

  清洁生产的节本含义

    产品对环境的影晌不仅在设计过程中要加以考虑,而且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各种影响也要做相应的考虑,也就是要强调生产过程的绿化做到清洁生产。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量ion)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保护环境的战略措施。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的问厄,即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美国首先提出其初期思想,这一思想一经出现,便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实施。21世纪初,不少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公司)都纷纷研究开发和采用清洁工艺(少废无废技术)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对于清洁生产这个术语,目前国际上尚未做出统一定义我们经常可见到与其同义的术语有“污染预防’、“废物减量法’、‘清洁技术“、“清洁工艺期“、“源头控制“等。目前广泛用的含义是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活动中心所下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包括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理)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通过应用专门技术,改进工艺技术和改变管理态度来实现。“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关于清洁生产的精神,《中国21世纪议程》也对清洁生产做出这样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铸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容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综上所述,清洁生产的定义可以概括为: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进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进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通过定义可以这样认为,清洁生产的最终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极大提高其利用率,避免资源能源的浪费。不仅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成本:而且要求企业生态化不再局限于“末端治理”,而是贯彻在整个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达到最小值极大地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基础上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1,推行清洁生产是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和必然选择

    推行清洁生产是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清洁生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的形势下人类只能在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寻求发展的合理代价与适度的承受能力的动态平衡。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清洁生产等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改变消费模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关心全球环境问题。而基于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共识,发展中国家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转变生产方式、开展清洁生产是发展的唯一出路。因为发展中国家在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在人口多、资源有限、技术水平低和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不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所以清洁生产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同等重要的选择。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已于2003年1月1日施行。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政府采取立法的手段制定的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鼓励性、促进性的清洁生产法律,将有助于国民经济朝循环经济的方向转变。政府依据清洁生产促进法,从多个角度、多个环节对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行为进行引导、鼓励和支持。

    2,清洁生产是防治工业企业污染的必然选择和最佳模式

    在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中,社会僻要的最终产品仅占原材料总投入量的20%一30% , 70%一80%的资源最终成为进入环境的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们形成了发展生产必然造成环境污染的传统观点,也形成了“先污染后治理”为基本特征的环境保护模式。末端治理在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粉时间推移特别是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末端治理的局限性更加明显。清洁生产的核心,就是清洁生产就是要扬弃末端治理异端,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从而在源头上预防和刘减污染,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

    在确保产品满足人类物质文化孺要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改进管理和推进技术进步等措施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使其生产过程和产品对人类和环境危害最小的目的。可见,清洁生产就是要扬弃末端治理弊端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从而在源头上预防和削减污染,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因此清洁生产开创了环境保护史上“预防污染“的新阶段必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特别是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实现跳跃式的环境保护发展模式,清洁生产是必由之路。

    3,清洁生产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清洁生产以系统的观点看待整个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把资源的无效、低效使用与浪费也当作环境污染并且使环境改善与竞争力合二为一,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降低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增加收益。由于节能、降耗、减污必然降低包括废弃物处理费用在内的产品成本做到增产、增效不增污同时在废弃物处理、处皿设施上会取得相应的剩余容量从而减少新增设施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全员的预防意识、完好的预防设施、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管理,可以减少突发性重大污染事故发生,避免或减少对末端治理的冲击从而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第二,改薯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质量好、成本低、服务佳是产品竞争的基础。清洁生产能够发现并尽量消除隐藏于产品工艺流程、产品设计、产品功能、材料背后的技术缺陷或产品功能弱点,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环境友好产品,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第三,提升企业形象,传播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价值观念。企业形象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能够做到环境好、无污染、不扰民,从而有助于企业的声誉和企业品牌的构筑与传播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此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整体预防,能够有效改善员工的生产操作乃至生活环境强化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员工的归属度与满意度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全体职工素质的提高。第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并非简单的知识生产它涉及研究开发、技术管理、组织、过程、制造、营销、用户参与以及管理制度业务等。清洁生产创新即符合这种广义上的创新不仅包括新技术的引入新产品的开发购买相应治理污染的设备,还包括一切能节约原材料、提高生产率的新方法包括管理方法,材料的减量化尽量与顾客保持密切联系消除不必要的法律浪费和包装费用,为顾客提供更加绿色的服务。当然这些创新就其本身而言,短期内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创新能力但一旦这种细小的革新积累起来就可能孕育粉工艺上的重大创新。更为重要的是清洁生产在员工心中撒下创新的种子,易于形成创新文化创新环境,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五,促进企业绿色认证和推动以IS01400。为核心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绿色认证是指有关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对那些从事开发,生产,使用寿命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特定的法律要求,对生态无害或危害极小,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与回收的产品给与的具有权威性的认证证书”。

    IS014000不仅有利于环境卫生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利于降低成本。所以绿色认证和IS014000,关系到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和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清洁生产的目标是通过完善科学的管理和标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改善环境,使企业成为环境友好企业,这与1S014000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推行清洁生产会使企业更接近IS014000及绿色认证的要求为取得认证打基础。

    4,清洁生产能够有效避免绿色壁垒对我国工业企业的不利影响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与环境相关的绿色壁垒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按照W 量O有关例外措施的规定进口国可以以保护人体健康、动植物健康和环境为由制定一系列相关的环境标准或技术措施,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进口,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发达国家设置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目前难以达到的资源环境技术标准不仅要求产品符合法律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回收等环节都要符合法律要求。而我国有不少工业产品因达不到其要求而被拒之门外。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加剧造成产品品质难以提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改善环吮,使企业成为环境友好企业,这与IS014000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高,其技术标准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在工业企业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开展清洁生产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及产品性能,提供符合环境标准的“清洁产品”,增加国际市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