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狂飙:400倍速王老吉成功学(下)

   2011-05-26 78

  成功关键词:营销投入

  任何一个进入中低端市场的饮料产品,要想成为全国性品牌,全国性强势媒体的宣传助推必不可少。对于策略对头的品牌来说,强势媒体有效组合投放可以说是企业最好的投资。  

  王老吉成功启动全国市场并迅速飙红,巨额广告投放持续不断的轰炸也是其杀手锏之一。

  2003年,王老吉的宣传推广投入4000多万,2004年则增加到1个亿,2005年1个多亿,2006年世界杯期间广告投入更是激增,全年的广告投入估计2个多亿。近三年王老吉广告投入连续以几何的趋势猛增,而其销量也随着广告投入的猛增三年“三级跳”——2003年6亿,2004年10亿,2005年一举跃升到30亿,2006年上半年已达到18亿。

  在巨额的广告投入中,王老吉始终把央视这一全国性品牌最好的孵化机器当作打造品牌的第一平台,同时针对区域市场的营销需要在地方卫视上投放广告弥补央视广告到达率的不足,报纸和终端广告也在产品的销售中直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在媒体投放时机选择上,王老吉体现了较高的机动性和策略性,如非典期间和世界杯期间央视一套的高频度投放,以及夏季的常规广告攻势。

  在宣传推广中,王老吉除了传播产品的核心利益“怕上火喝王老吉”,也非常重视品牌形象的建立,2004年8月,以王老吉创始人为题材的民间传奇剧《岭南药侠》在中央电视台一些地方频道播出,就是由广东加多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罐装王老吉)、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广州王老吉股份有限公司(利乐包装王老吉)三方投资1200万元拍摄的,这种以电视剧为载体的“隐性广告”体现了王老吉传播品牌的良苦用心,收到了很好的品牌宣传效果。此外,王老吉在终端公关、消费者公关和促销上也投入了不少的费用。充裕的宣传推广费用,线上线下、高低结合的媒体投放计划使王老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由南到北不断扩张。

  王老吉从巨额的广告投入当中尝到了市场迅速增长的甜头,在中央电视台2007年广告招标大会上,又以4.2亿元成为2007年央视广告的标王,估计未来几年其广告预算将继续挟总销售额10%的厚势轰炸市场。  

 

  成功关键词:终端

  用王老吉管理层的话来说,广告是王老吉的空中部队,终端则是陆战队。事实上,王老吉短短几年间迅速上位,终端是其成功的“两把斧”之一。可以说,在全国饮料市场,王老吉在终端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执行力度可以排到前几位。

  在终端建设和管理方面,王老吉将“精耕”和“创新”两种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精耕:做好每一个终端

  从铺货上看,随便去一个二线城市转一下,几乎每个士多店都可以买到王老吉。终端执行也非常到位,几乎在所有大中型卖场都统一上TG或者端架,以及形象堆头,而且卖场广告力度直逼另一饮料巨头蒙牛。除了卖场广告外,店招广告和招贴海报在大街小巷子的出现频率也极高。高铺货率使消费者随处可以买到产品,无孔不入的终端宣传攻势与高端宣传相比到达率更高,更有效率,王老吉的成功印证了“终端为王”的道理。

  创新:开辟饮料市场新通道

  饮料产品传统的渠道是商场、超市、士多店,狭窄的通路加剧了产品之间的竞争。王老吉在选择通路时,紧紧抓住“怕上火”人群,把产品的销售通路向目标消费者的生活前端延伸,开辟新的蓝海。王老吉不仅进入了各种商超,甚至进入餐饮店、酒吧。在on-trade市场,王老吉就做得非常成功,除了酒类,绝对是老大。在一些城市,王老吉还选择湘菜馆、川菜馆、火锅店作为“王老吉诚意合作店”,投入资金开展促销活动,并且把这些终端场所也变成了广告宣传的重要战场,设计制作电子显示屏、红灯笼、牙签盒、菜牌等宣传品免费赠送。2004年起,王老吉与肯德基合作,王老吉凉茶正式进入洋快餐店肯德基,借助肯德基德品牌和网点资源来拓展市场。

  不放过任何一个存在消费需求的场所,通过消费者的功能需求把通道向消费者生活前端延伸,王老吉这种终端思维使其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成功关键词:危机公关

  2005年,职业打假人以王老吉配料含有的夏枯草“没有列入国家110种药食同源名录”将其告上法庭,紧接着又以 “作为普通饮料,违规在广告中宣传功效”向广东省卫生监督所投诉其他六个凉茶,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规让上述品牌停止了“清热解毒”的宣传。这两个危机事件对于王老吉凉茶来说不啻于当头一击。

  事实上,职业打假人状告王老吉的是一次有商业竞争目的的行动,在这件事情上,王老吉处理得相当圆熟。在“状告王老吉”事件发生后,广东加多宝管理层迅速出面向媒体澄清事实,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同时组织中医药专家针对“夏枯草”问题撰写应诉材料,最终赢得了官司。

  牵头粤港澳凉茶企业由政府出面申请将凉茶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目录更加体现了王老吉敏锐的营销意识和老练的公关手段。2006年5月25日凉茶获得国务院批准,进入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目录。凉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配方和术语受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及我国有关法律的强制保护,以王老吉为首的凉茶产品终于打破了功能诉求的瓶颈。

  “入遗”的成功不但让凉茶产品了合法诉求独特功能的“护照”,更是在政府层面构筑了一道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之外企业难以跨过的竞争壁垒。作为市场上的寡头,王老吉无疑是“入遗”的最大受益者。  

  结语:凉茶营销思考

  随着凉茶功能认知度的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未来凉茶市场份额继续猛增应毫无疑问,按照近几年的趋势分析,五年内市场份额突破100亿并非不可能,凉茶市场前景确实非常诱人。目前的凉茶市场,王老吉是当仁不让的寡头,品牌壁垒和资金积累已经非常厚实,任何品牌近几年都不具备与其较劲的资本。王老吉足够强大并不意味着其他品牌没有生存的空间,对于希望进入凉茶市场并有长远发展企图的企业,我的建议是:

  第一、在进入市场前先夯实品牌基础,包括品牌名称、包装设计、功能和品牌定位、核心概念要做得很到位。

  第二、凉茶的口感很重要,出产品之前要不断测试产品的口感,从中找到最多目标消费者接受的口味。

  第三、不要把消费者当成老古董,贩卖老掉牙的凉茶文化和中医术语。消费者是鲜活的现代人,他们有着极强的保健意识和鲜活的思想,在坚持功能诉求的前提下,把凉茶产品时尚化,就能把成功的步伐加快。

  第四、先不要叫板和王老吉拼全国市场,踏踏实实从区域市场做起,一年争取做几个超过王老吉的地级市场,从局部市场赢得竞争优势,以小胜积大胜。  

 

 

 

  翟文熙, 商业营销经济师,10年专注于医药保健品营销传播策划,曾任多家著名医药保健品营销策划公司策划总监,《医药经济报》营销版撰稿人,中国保健协会网站营销名家专栏专家,大食品网站名家专栏作家,多家医药保健品企业营销顾问。长期对医药保健品市场进行专题研究,擅长产品定位、产品核心概念提炼、营销传播策划、实战策划、招商策划、公关策略、活动促销策略、终端策略、新闻炒作、软文撰写、广告创意和表现,主持过一百多个国内外著名医药保健品牌营销策划。

 

 

转载自: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 翟文熙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