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成本管理见功夫

   2011-05-26 88

案例透视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最主要的有两个目标;一个是会计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另一个是追求社会效益。为了完成这两个目标,一般的企业会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进行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的投入,特别是固定成本。另一个是开拓市场。那么,企业该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实施成本管理,以实现节流开源的目的呢?本期“案例透视”,编辑部将和您一起探讨成本管理的话题。

  

经营成本的高低是综合反映企业工艺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成本指标因具有综合性,以及同其它各项管理技术、会计指标的复杂关系,决定了成本管理的“全面”性。就是说,要降低产品及经营成本,节约各项费用支出,必须加强成本的“全面”管理。所谓“全面”管理,指的是管理对象是全面的,对软会计企业来说,管理对象包括各车间、班组和各职能部门,以及生产经营全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检验试验和销售环节等等。自2004年五月份以来,随着石油价格的飙升,导致软包装企业成本激增,成本管理的作用空前凸显,经营成本成了软包装企业生死抉择的重要砝码之一。山西晋东公司适时引入了全面成本管理模式,并不断在摸索中创新,依靠低成本优势维持了一定的会计发展速度,请看该企业在摸索中前进的全面成本管理模式:

一、基础管理

山西晋东公司是以基础管理为先导,通过走技术创新之路,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该企业于1996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对组织(企业)各管理系统主体、生产过程及质量行为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技术力量雄厚,计量检测设施完备;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定额;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参与质量改进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检验、验收及工序记录、会计凭证、统计资料等基础数据真实、准确,能及时、全面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批次管理严格,质量信息渠道畅通,按照“5S”要求加强现场管理……扎实的管理为成本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生产过程管理

晋东公司先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制订生产成本标准,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制订的标准严格管理,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从而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该公司成本控制的基本工作程序如下:

    1、制订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成本标准首先包括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针对一些指标比较综合,还不能满足具体控制的要求,就必须细化出一系列具体的标准。确定这些标准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1)计划指标分解法  由于成本形成于生产全过程,费用发生在每个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上,因此,公司依据目标成本对各班组进行细分,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班组再分解到各工序乃至个人,即人人头上有指标。

    (2)预算法  就是用制订预算的办法来制订控制标准,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来制订较短期的(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

3)定额法  就是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如原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等。

2、监督成本的形成  该公司根据控制标准,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过程,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

晋东公司进行成本日常控制的主要方面有:

  (1)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  车间负责人和技术监督员监督按产品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设备员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材料员按规定的原材料品种、规格实行限额发料,并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情况。生产调度人员控制生产批量,并监督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车间材料费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车间材料核算员负责,它要经常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对比,查找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制定改进措施。

  (2)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   车间劳资员对生产现场的工时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进行监督和控制。此外,生产调度人员监督车间内部作业计划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产、合理派工、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车间劳资员(或定额员)对上述有关指标负责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寻找原因。

三、质量成本管理

晋东公司通过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投入一定的质量预防成本,极大地降低了内部废品损失、质量鉴定成本、外部质量损失以及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