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京多彩印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孟志文先生交换名片,便不言而喻地知道他是一位喜欢创意和营造差异化的企业管理人——他的个人名片是采用三维立体光栅技术印制而成的,在同一张名片正面的不同角度,您可以看到孟总名片的中文及英语版本……这种特别的立体光栅印制工艺也是多彩印刷公司的专长技术,而国内的印刷企业拥有同样专业技能的并不多。
本年十一月是多彩成立6周年的喜庆日子,孟志文先生的平易近人、谦逊的风格及其绚丽多彩、流动闪耀的立体名片,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是我们「多彩」自己制作的立体名片,凭借此项3D印刷技术,预计2006年「多彩」的出口可达人民币1,000万元。”谈及「多彩」市场运营的出奇制胜,孟先生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而今北方印刷圈中,「多彩」小有名气。它利用胶印细腻的颜色复制能力和UV胶印技术,正在全力开拓特种立体印刷和UV包装印刷市场。其中,3D印刷、模内标签印刷、合成纸印刷和塑料片材印刷等,都是「多彩」开发的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多彩」在UV胶印、塑料印后成型加工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的各项管理在逐步提升,职工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率先通过了国内一次性通过率很低的ICTI国际玩具协会的认证,并以此带动了公司出口业务的迅猛发展。正是UV胶印的魅力,让「多彩」独辟蹊径,开发出了差异化和增值的产品。
传统印刷服务——充满挑战的红海
孟总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印刷专业,专业化的学习为他之后公司的创建、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毕业跋涉多年之后,2000年3月,他选择了自主创立公司,取名为「多彩」。和其他所有的创业者一样,他带领着「多彩」的第一批员工挺过了最艰苦的创业初期——在仅有200平米的房间里8个人进行工作。不过,「多彩」的发展速度却是超乎寻常的,同年5月引进第一台海德堡GTO六开四色机、2001年9月在北京平西府建厂、2002年4月第一台小森对开四色印刷机正式开始运转、2003年6月份引进第二台小森对开机。尽管如此,孟先生敏锐地感觉到,“传统胶版印刷正在不断地受到冲击”。虽然印刷市场的主流变化是在不断扩大,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子出版、互联网的冲击,印刷市场的份额比例会有些调整。如:数字印刷技术和柔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对普通印刷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理念在发生变化,消费者在消费上也越来越理智,而国家节约型社会的方针以及宏观调控政策,使得在包装、出版及普通的商务印刷领域中,消费者对纸张品质、印刷质量的过分要求正在转到实用的、理智的质量要求之中。因此,要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突出竞争优势,就不能单纯地走依靠投资传统印刷设备来扩大规模的路子。
正是在不断的跨越中,「多彩」的市场策略逐步的清晰化、精确化:第一阶段海德堡设备的引进和投产,对应的是一种初期不挑活儿的资本积累阶段;第二阶段是通过积累,扩大规模建厂的厚积薄发阶段;第三阶段两台小森对开四色印刷机的陆续上马,表征着在对市场有一定占有率之后多彩朝商务印刷方向的定位。在后来的第四个阶段,「多彩」跳出了“别人做什么、我做什么”的跟风路子,决定进军立体印刷、以塑料为基质的包装印刷市场,迈进了「蓝海市场」领域。
坚定地走差异化道路
在充满挑战的市场情况下,「多彩」在前两年确定未来五年发展计划时,进行了一些市场分析,决定选择一个个性化的印刷,或是生产具有自己特色的最终产品并形成营销特色。于是,在2004年7月引进了一套四开五色加上光的UV墨胶印机。但是幅面小于四开五色,主要想法就是商务印刷在北京地区一直是一个主流,北方的包装印刷与南方比起来还是落后很多,根据这些情况,决定走市场的参与化。随着UV胶印机的引进,「多彩」“不按常规出牌”,坚定地做起了广东、上海地区做的较多、北京市场较少的UV印刷。从这方面来说,「多彩」是本着特种印刷来做起。
目前,印刷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是客观事实,这是所有谋求发展的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在各方面都涨价的情况下,企业如何降低运营成本是无论何时都摆在案头的重要问题。对此,孟总很风趣地表示:“通俗有种说法——做企业就是考虑如何做到买得便宜、卖得贵、中间不浪费。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在根据市场策略相机而动的同时,把握特色和保持竞争优势是关键。「多彩」就是北京地区勇于涉足UV印刷领域、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多彩」坚定地走出了寻找市场差异化之路,力争闯出一条占据优势的特色之路。短短的两年时间,「多彩」这个品牌从默默无闻、到竖起来、到打响、先后为摩托罗拉、宝马、奥迪、佳能、索尼等国际品牌服务,到行业中率先通过国内一次性通过率很低的ICTI国际玩具协会的认证,使得「多彩」一举成为国内UV印刷的后起之秀,并成功地开拓了国际市场。至2006年底,预计「多彩」的出口可达人民币1,000万元。
高超技术水平做后盾
特色的路不仅需要特色的市场策略和模式,更重要的是要有远见卓识的管理者、高超的技术水平及人才。为了开拓特印市场,优化公司活件结构,多彩成立了“立体印刷工艺研发与市场推广”项目。目前,就北京地区来讲,市场上对立体印刷技术还不是十分了解。三维立体光栅印刷有很多技术要点以及与其他印刷方式相比的特殊性,如温度控制、光栅材料精度要求、承印物表面处理、紫外线光固效果、油墨光敏感度以及环保措施等。
相对很高的技术门槛,「多彩」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司在UV胶印领域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走在技术前列的呢?这归功于「多彩」自己的研发小组,孟总担任小组组长。研发小组会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市场开发调研。
「多彩」与北京印刷学院签订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该学院为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并联合成立UV胶印研究小组,研究项目包括:《UV胶印白色油墨遮盖性及固化速度的研究》、《塑料类承印材料印刷适性的研究》、《塑料类胶印印品印后加工的工艺研究》等课题。该项研究工作由北京印刷学院的两名资深专家教授担任指导,六名应届毕业学生直接参与研发,公司选派具有丰富UV胶印经验和工艺技术的工程师参与研发。通过与北京印刷学院的合作,使公司的各项管理在逐步提升,职工的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为公司能顺利通过ICTI认证提供了保证,并以此带动了公司出口业务的迅猛发展。所以,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单纯的打价格战、停留在纯加工程度上并不是上策,品牌效应、优质服务更能够成为品质的最佳保证。
「多彩」的研发小组在2005年被全国印刷技术标准委员会认定为中国立体印刷基地,共同参与立体印刷的行业标准的修订和技术的开发;参与全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纪念防伪印刷技术发展书籍封面的立体印刷,并以此为契机加入了国家防伪协会,研发小组正积极地开发将UV印刷可复制性低、防伪性强的特点应用于防伪领域。下一步的开发重点中,「多彩」看到了目前国内市场包装印刷部分的极大需求,正紧锣密鼓地开发以塑料为承印物的包装印刷。研发小组的每个动作都促使着「多彩」向局部领域技术领先迈进。
面对的运营压力
北方市场仍在开发阶段。当欧美一些国家的立体印刷市场如火如荼之时,中国的立体印刷还是“这里黎明静悄悄”。1966年在中国登场的立体印刷因文革的冲击而昙花一现,之后的立体印刷市场因找不到适合其发展的技术和市场,近年来在我国南方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北方市场上少有人问津。此外,虽然「多彩」以UV印刷享誉国内市场,但它现阶段并不是「多彩」的主要盈利来源,甚至在UV印刷淡季的时候处于亏损状态。主要原因在于,立体印刷和UV印刷的成本较高,国内市场还处于启蒙阶段,市场潜力虽大,但更需要培育。另外,一些专业材料在北方市场上采购相当困难。
人才和技术缺乏。由于立体印刷在中国,尤其在北方,还不是很普遍,而其工艺也较难控制,是一项要求非常高的技术。如果印刷人员不懂得三维立体光栅印刷的原理,那就像在急流上划艇,任由划艇牵引,却无法掌握方向。与塑料印刷相比,光栅印刷的成本更高、技术更复杂并且更加敏感,比印前技术的要求更加精深。从人才来说,立体印刷的技术人员和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也较少,所以企业在操作人员的培训上需要花费投入相当的资金,因此在北方做UV印刷难度还是相当的大。关于人才的培养和利用,「多彩」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如今很多的主要骨干都是当初从学校招来的大学生,经过不断地培训成长起来的,但是仍然需要大批的人才。这样的情况下,除借用外部招聘的形式满足需要外,更主要是通过公司自己的培养,造就出适应「多彩」环境和发展现状的人才,这样更利于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多彩」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职业情况对其进行职业设计,充分地调动出个人的积极性。而目前市场上光栅印刷技术工人更是特别缺乏,相关专业院校应该重视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与此同时,给企业造成比较大的压力的地方也有几个方面。其一,随着企业的不断规范,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如:环保、空气质量、噪音控制、排污等,处理这些问题需要很大的成本;其二,佣工问题,企业需对农民工的社保、加班时间、节假日、员工待遇等加以重视;再加上印刷行业自己的特殊性,对管理方面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从国家来说,环保、劳动法规、社保,包括最近的经过去年进口设备的通关,在进出口方面进行加强,对于印刷企业的发展,以后高新设备的引进,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的时期内都会增加印刷企业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