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业近年来发展神速,2005年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值已经达到2%,“十一五”规划中,更将之提升至2.5%,而中国印刷业欲2020年成“世界印刷强国”的长期规划更令人期待。但从印刷行业、企业及印刷人而言,笔者认为,我国印刷业尚需类如《卧薪尝胆》剧中越王勾践之精神“负重而行”,否则亦是险象丛生。
就行业而言:我国印刷技术水平及观念仍然非常落后
一、在欧美等国,通过互联网接订单已经很普遍,这在中国仍鲜闻;中国的数码印刷、柔印、标签印刷、大幅面印刷、按需印刷等新技术及工艺的发展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印刷机械制造中,拥有更新换代意义的发明专利凤毛麟角,与海德堡等顶级制造商的差距何止十倍。
时下,我国的印刷机械制造商热衷于通过引进技术来提高技术水平,但已经普遍缺乏王选院士的自主研发精神。这是“负重而行”精神的缺失。北大方正董事长魏新已撰文批评中国“拿技术便市场”是失败之举,时下中国大街小巷上奔走的,多为外国的汽车,便是例证。引进未尝是一条出路,但可怕的是,沉浸在引进中,而不思谋转变为自己的核心技术,耗费巨资,仍然是别人的东西,时下冠以各种“自主品牌”的中国印刷机械,实际上无非就是在一些非主件上稍加改进而已,根本无力抵档国外中高端印机的洪水猛兽般的入侵。
就企业而言:我国印刷企业整体的品牌意识不强
我国十余万印刷企业中,绝大部分以加工服务者自居,在与出版社打交道中,不以文化人自居,多数有种“灰溜溜”的心态;甚至国家税务总局对于相关印刷企业可以享受在13%的增值税政策颁布一年后,多数印刷企业仍然不知情,依旧实行17%的增值税率。这与印刷企业的整体品牌意识不强,有着必然联系。而品牌意识不强,又与其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感有关,与其不愿意“负重而行”有关。
我国印刷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印企,但虽说小型印企,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企业发展,技术工艺水平、管理水平、销售额、品牌建设等要素应并行,否则必缺胳膊短臂。
有的印企老总说:我没有钱没人才谈什么品牌?谈什么企业转型?谈什么寻找企业“蓝海”? 且让我们从雅昌印刷谈起,它所以能从传统的以加工服务为特征的印刷企业转型为“印刷企业+文化公司”,其雅昌艺术网成为全球点击率最高艺术类网站,“雅昌艺术指数”成为中国艺术市场晴雨表,其办“文化企业”之契机,与金钱无关。早年,万捷曾对某本已经让客户满意的画册非常不满,制完版后,他责令员工对打样稿重来,尔后雅昌人又很惋惜地察觉到,当印刷完成后,高质量的图片如果废弃掉十分可惜,于是,帮助客户管理图片资料的念头便出现了,这便是“雅昌艺术网”的前身。当雅昌人将原始资料搜集起来,建成资料库或者数据库,那些被印前设计人员随意弃掉的客户资料就成了宝物,经年累月积累竟成系统而庞大的资料库。
华联印刷兴建之初,投入巨资建起现代化的办公厂房,但其若不注重印刷文化建设,比如说若没有幽雅的咖啡馆、没有印刷历史陈列长廊、没有潺潺溪流萦绕于假山间的“兼六园”,没有展示于办公走廊间的画作,没有公司正门前那数万朵月季北京,只有嘈杂的印刷车间,只有行政大厅里紧张地来往的穿职业装的行政人员,必会让人倍感压抑。笔者曾于深圳采访过某小型印刷企业的老总,他对笔者关于建立品牌的问题极不耐烦,称“我连日常的订单都做不好,还谈什么做品牌?”此言,若是出版社人听之,恐怕早就敬而远之了,如此敷衍了事亦令笔者十分失望。印刷企业每日接触的来自于出版社的文化人,又怎么能以“逼”和“压”令其“就范”呢?要知道,对付文化人可需要“软硬兼施”,来不得半点“粗鲁”!
就印刷人而言: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的印刷技术人才普遍
笔者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于中国印刷企业担任重要角色的领机或者技术工人中,绝大多数学历不高且多非印刷学院。如领机在印刷厂业务中举足轻重工资甚至远超印刷厂长,多是以“师傅带徒弟”模式培养出。而相当多毕业于印刷学院专业技术人才,踏入社会后便心高气傲。
深圳国际彩印董事长丁旭光曾请教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蒲嘉陵,为何许多印刷学院学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动不动想当管理人员、要加工资、要跳槽,以致有的印企老总不愿意招北京生?蒲嘉陵答曰:希望我们的学生出来后为母校争光,即便扫厕所也要把工作做好。且不言,毕业生扫厕所早已非新闻,北京便有多位研究生抢几个环卫工人职位,就心态而言,心胸高傲不愿意屈于低位者将陷“志大才疏”境地,而“半路出家成功”或说“学历低成大器”皆因其内心坦然,一步一个脚印。
谁是下一个卧薪尝胆的勾践,谁就是永远的成功者
现在,不妨让我们将眼光投向不久前在CCTV热播剧《卧薪尝胆》,从越王勾践的遭遇中寻找“负重而行”的注解。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戴着枷锁和“大料”前往吴国,过了三年屈辱生活。初始,勾践摆着君王姿态不愿臣服,令吴王犹豫到底该杀勾践否?深知勾践心性的吴国相国伍子胥又多次在劝说吴王斩草除根,勾践多次置于死地中。经军师劝说,勾践终于醒悟,若仍以君王自视将永消除不了吴王对其怀疑,且注定无法回越国。后来,勾践彻底“臣服”,为吴王牵马,见他言必称上王,为他撰写赞美诗,在他病倒后不惜品尝其粪便探知病况并终治愈其病,甚至王后被强暴后仍沉浸于诊病中。此间,不少随越王越吴国为奴的大臣不堪受辱而自杀,有将军以为君王已变节而刺杀之。然而,最终勾践却赢得吴王信任而归国。九死一生的勾践回国后未忘三年之耻,放弃王宫住进马棚在此理政,每日睡于柴薪上醒来便品尝苦胆,数年后国力渐强盛,最终寻得机会向吴王反扑,一举歼灭吴国。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竞争压力空前巨大,笔者认为:任何年青印刷人或者印刷企业都应有“卧薪尝胆”的精神,位高或位卑概莫例外。位卑而不失志、纵受辱而不忘目标,每日积累,寻找机会,日积硅步,终行千里;位高,即便大型印刷企业,或营业额暂时喜人亦不应陶醉、狂妄自大,失却对现实的冷静分析,否则将如吴王夫差放松对勾践警惕,被对方伺机反击,一败涂地。
背景资料:央视历史剧《卧薪尝胆》主要剧情(作者:慧聪网 在水一方):
越国与吴国因为吴国王妃(越国公主)不堪受辱出逃,掀起战争。越国君主启用落魄才子范蠡,并用其计策,力排朝廷主和派的非议,一举击溃吴国进犯之军。后来,吴国公子夫差即位,经历三年励精图治,出兵后击败吴国,勾践屈为奴而戴枷锁前往吴国,住于荒野偏僻的“监仓”之中,吴国相国伍子胥早就察觉勾践的复国野心,数度劝谏吴王杀掉勾践以除后患,吴王为了达到他“让勾践口服心服”的目的,而没有施行那举手之劳可以达至的结果——让勾践死掉。刚到吴国时,勾践仍然狂傲至极,不愿意臣服,为此,他几度在伍子胥的费尽心机的谋杀行动中,几乎被夺去生命,如被锁上大料(即悬吊于梁木上)二十数日,风吹雨淋,但凭着顽强的意志奇迹般地生存下来。
虽然勾践依旧桀骜不驯,但归国似乎已经陷于渺茫,自愿随大王前往吴国的军师范蠡的一句话提醒了勾践:臣服也罢不臣服也罢,只要能回国就可以。其潜台词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勾践终于放下了高傲的头颇,处处表现出对吴王夫差的恭顺与臣服,为吴王牵马,甚至为了治疗吴王的病而品尝粪便;当面对吴国相国伍子胥时,即便在王后雅鱼被晋使强暴也装作不知,装疯卖傻地沉浸在为吴王疗病的思绪之中。而王后被凌辱后,曾经万念俱灰,欲了却此生,但想到夫君的复仇计划,便发誓要活下去。有的越国臣子因不堪受辱而跳崖自杀;越国大将军以为越王已经变节,行刺勾践。
吴王渐渐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放勾践归国。勾践归国后,为了明志,放弃了舒适的王宫,选择了一个马棚作为下榻及理政之所,每日睡于柴薪之上,每日醒来每一件事便是品尝苦胆。在勾践等人往吴国为奴前后,勾践及其臣子不断地为其复国出谋划策,如奖励农耕,废除赋税,并且将国家8-9岁的北京秘密藏了起来为以后训练成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