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思维和喜好不断多元化和复杂化,单靠一项通用或万能产品和服务满足全人类需求的年代已经过去,当今各类产业市场正在不断往细分化和专业化发展。
顾客认知价值的变化和商家激烈的竞争正使市场逐渐的往两极分化发展:从目前市场盛行的“广阔平原战” 逐步转移成为“大规模地毯式的空袭”和“城区地域的街巷战”,要求竞争者往超级规模扩充业务资源去覆盖大量群众“或”瞄准目标客户“细分市场”进行定制或个性化的战略部署……
蓝天战略是一种垄断“细分市场”领域的系统化方法,通过使企业与目标客户双方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并授予客户其他对手无法提供的至尊价值产品和服务,促使企业获得百分百的顾客忠诚度的同时将潜在竞争对手隔离。
全球市场竞争过热
由于全球科技、信息、经济和价值观念等事项不断革新,当今的商业社会愈见峰回路转,瞬息万变。科技的变革和急速跃进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力,允许供应商高速大量生产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产品和服务。产业全球化的趋向使得各类产品和服务的供需情况更加复杂化。随着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步被瓦解和拆除,以及有关产品和价格的信息通过目前先进的通信科技在转瞬间便可传播遍布全球,回报高的冷门市场和垄断式的避难所也在陆续减少。讽刺的是当全球竞争加剧,竞争者追求产量经济规模去降低成本,导致供应不断增加; 但另一方面,却没有充分证据表明所有产品的全球需求均正在增长 —— 至少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并非如此,而近期联合国统计数字表明,发达国家的人口数字却正在下降!
种种迹象说明:大多数已建立的市场空间(红海)的前景已经开始逐渐萎缩,而激烈竞争局面(红海)正在打破国际边界的障碍,在全球各国迅速蔓延肆虐。
市场两极分化现象
与此同时,在日益繁复的商业世界,企业面临着一个正在蜕变的市场 —— 一个由从未有过这般错综复杂的客户需求与众多供应商家的激烈竞争互动后发展成为两极分化的市场局面。经济学家将这种分化局面称之为“极端世界”,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来自顾客在供应商家日益激烈竞争的表现下所作出相应的自然反射行为。由于顾客的成长和他们认同的价值逐渐往竞争位谱(见图一)的两个极端各自迁移,在这个全新的市场情景下,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需要尽快转移思维,从过去传统的“钟型曲线”构思往更加符合现实情况的“井型曲线”去理解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去迎合即将来临的市场新形势。
未来“市场大趋势”
在未来数年,预期的“极端世界”将逐渐影响到各类产业的市场。多数业内专家均同意市场将呈现以下六个显著的“大趋势”,而这些正在演变的走向将重新塑造未来市场的商业环境:
1. 顾客价值形成因素正在分散得支离破碎:在近年人口统计学观点和人类行为模式明显转变的影响下,多个微型的细分市场在大众客户和专门客户的两个属性极端应运而生(见图一)
。这种现象导致越来越多的顾客在采用较高交易价格购买高级名牌产品满足独特个性需要的同时,亦向低成本的供应商购买价廉物美的大众化商品。
2. 信息主宰一切:顾客最终采购的选择和决定将受到他们对来自各方信息进行无比的提取和分析所影响 —— 而这种信息导向的顾客决策流程已发展到几乎无论在何时、何地和不管客户要求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都可以迅速实现和完成。
3. 顾客更慎重保护隐私:快将被信息淹没和被时间束缚的顾客,正在加强控制他们与商业互动的实施手段。通过新技术和规章的授权,客户将更加主动地保护他们的身份和个人数据,免遭“有杀错,无放过”的营销战术所滋扰。
4. 超级规模供应商打破市场地域界限:世界顶级规模的通用商品供应商正在迅速横跨地域,克服障碍,高速扩展和吞食市场份额,使全球产品和服务范畴更趋标准格式化和市场领域划分更加模糊化。
5. 战略伙伴的合并和结盟日趋普遍:通过与伙伴成员组成强劲的整合和协作体系,结盟的主导公司创造了灵活的“价值网络”,有助于它们提高各自的运营效率、降低成员的综合操作成本和扩展彼此的客户群体。普通竞争对手要与这些“联合的”市场领头者在快速响应和敏捷性方面进行较量和比试,胜数不容乐观。
6.「外包」潮流大行其道: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类规模的企业都逐渐倾向于专注经营自己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精简企业结构和规模,将非核心内容和事务外包到专业机构,从而增强企业的生产力、投资回报率和资产负债表的表现。
“极端世界”的逐渐形成
这些大趋势正在驱使已经够复杂的产业市场前往一个盛行着顾客需求多样化和个性主义化的“极端世界”,并且要求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重新修正传统拟定、分割及细分市场的方法。
由于当今世界零售市场的商品品牌数目过盛,导致顾客经常感到眼花缭乱,并逐渐对商品品牌变得冷漠和不在乎,最终只愿给基本或低端产品和服务付出低价格。
同时这些顾客就满足他们个别定制需要和偏爱的相关价值有着越来越多的诉求,并且积极寻找那些能提供他们所需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他们对能提供独特和按需定制产品和服务且懂得关心个别客户的供应商变得忠诚和愿意多付额外费用。
上述顾客的最新采购倾向将导致最有增长潜力和成功定位的企业都是那些位于“大众客户”的位谱尾端(左端)全力建设规模经济的巨大超级通用商品供应商,和处于另一位谱尾端(右端)提供专门顾客定制或个性化需要的专业供应商。坚持徘徊在位谱中间并未能对客户进行差异化划分及提供相应相关服务(即低价商品或定制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将无法跟上顾客两极化的步伐而不断丢失业务及逐渐褪色,在位谱的中部地带迷失方向而倒闭。
尽管表面看来个别的大趋势和两极分化现象更适用于消费者的零售市场,但从采购者心理学和行为形态角度延伸来说,同样的发展方向将适用于机构及各类行业的采购行为。
鉴于即将来临的市场变化,企业的战略思考需要重新调整 —— 从目前企业设法为一般普通客户市场服务(即提供大众化产品/ 服务,但又无法很贴切满足其中客户的实际需要)的传统 “钟型曲线”,转换到企业通过在业务过程运用独特的模式提供个别顾客群体最大价值后而获取增长的“井型曲线”。( 参见图一)
超级规模通用商品供应商的兴起
由于越来越多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已经超过了市场的需求,无可避免的加速了这些产业商品化的步伐,使正在燃烧中的“价格战”火上加油,产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据近期研究显示,国内多种产品和服务类别的主要品牌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似。当各种品牌已显得大同小异时,顾客便更倾向基于价格做出采购抉择。
中国同胞不再像过去那样迷恋的使用白猫洗衣粉。当康佳彩电举行特别促销时,客户就不一定会坚持到底使用长虹彩电,反之亦然。同样当佳洁士牙膏正在进行特价好礼大酬宾时,习惯使用高露洁牙膏的消费者也会毫不犹豫以特惠价格选购佳洁士的产品。在过度拥挤的产业中,不管经济是好转还是衰退,想要让品牌脱颖而出已经变得异常困难和代价颇高。 低价、规范化产品和低成本销售方式,包括通过电子商务、邮购服务和网上购物等安排将成为商品竞争的关键元素。当竞争发展到终极阶段的时候,客户已无法分辨各类品牌的差异,并只能以他们最低获取商品的成本作为采购决定! 鉴于一般获取商品的成本都是基于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物流成本的总和,忽略与销售成绩挂钩的销售开支,只有当企业的生产及物流规模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才能最低化,因此为了满足大众群体对通用商品的海量需求的超级规模供应商将会应运而生。鉴于此等供应商必须具有超大市场覆盖面及连锁规模的成本效应以达至超低成本的极端化市场运作模式,在参与竞争者的互相掠夺和垄断市场有限资源局面的情况下,只有极端少数(通常是几个)的超级规模供应商将在个别产业市场出现,共同分割和分享某类别通用商品的整体特大市场,形成经济学上所谓的群雄割据市场(Oligopoly)的局面。
众多专业及精细市场的形成
市场两极分化的发展,将使不痛不痒地满足普通客户一般表面需求的市场逐渐烟消云散及往两极转移,取而代之的是数家超级规模供应商互相割据的通用商品市场和众多专业精细市场 —— 后者的供应商瞄准目标客户和细分专业市场,满足着客户定制及个性化的需求。现在, 这些专业精细市场犹如有线电视频道与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数量一样, 市场数目众多, 而每一市场的覆盖面相对比较狭窄和精细。譬如:同一品牌的香水、洗发香波、沐浴露、护肤品等都各自有很多品种供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使用,范围可从办公室的白领上班族到休闲的家庭主妇。个性化与定制市场也正在迅速形成,逐渐使千篇一律及毫无针对性的品牌推广活动不再奏效。
S0HO( 小型办公室及家庭办公室)的兴起正是为了满足众多细分市场的形成,它们大多数都是按具体市场和企业特性划分, 包括企业所在地点、行业特征、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