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餐厅经营看油墨企业管理

   2011-05-26 114

    “我满怀欣喜地到一家餐厅吃饭,无奈服务员送错菜,收错钱,虽然服务态度不错,但我对它的印象已经大打折扣。出门回望,联想起我们油墨企业的经营服务。”

    如今,很多印刷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问题,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形成“内耗”,使企业资源白白流失,更重要的是令员工缺乏归属感,让踏实的员工流失。新招员工可能把他的一套方法带进企业,进行改革,新旧文化冲击随之带来人事问题,情况就是这样循环不息。相信目前很多印刷企业都存在着上述问题,需要每天花很多时间去处理内部事物,而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市场/ 客户”!这样就会令企业的基础不稳,而基础不稳定对企业的发挥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部门之间很多时候都为了“方便”或“利益”而与其他部门对立,最常见是销售与生产间的“对立”。营销部要求“价廉、物美、生产快”;生产则是要“质量好、稳定”,认为销售好不好是营销人员的问题。一旦遇到投诉,双方都不愿承担责任,结果导致客户不满,最终影响企业利益。销售部与财务部也存在类似情况,财务要求款到账后才发货,销售则因为急于完成任务,往往收到汇款凭证传真就要求发货⋯⋯以上问题每天都在上演,更甚者是因销售部跨区销售,或价格、付款条件差异而经常引起销售部与市场部不和,诸如此类问题都是油墨行业高层管理者每天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针对这些油墨企业的情况我引用一家餐厅去说明。

    为什么我们会常常多次光顾某一家餐厅?为什么我们会向亲友推荐某一家餐厅?就是因为各项服务都令人满意。相反,如果在用餐过程中,传菜员送错菜,大厨迟迟不能出菜,服务态度虽然亲切,但却在结账时候顾客等候太久,而又结账错误,这些最终都会影响你对该餐厅的印象。换言之,油墨企业要争取到长期客户,必须每一个岗位的员工均能让客户满意,给客户留下好印象,起码不要留下坏印象。

    日常工作中,从接待处开始做好,以至下订单、生产、发运、收款、对账、开发票,以及处理好投诉,只要你想一想在餐厅的情况,就会懂得最基本的道理。

    也许有人提出:“豪华高级餐厅肯定会满足客户。”没错,豪华高级餐厅在装潢设计、环境舒适度、员工素质培训方面肯定占优势,但价格也会相对昂贵,不是每一个人都进得起这类餐厅大门的。有一次我曾经跑进一家经营糕点的咖啡店,点了一杯咖啡及一份面包,坐在铺有干净格子纹桌布的餐桌旁观看街外的风景,无人打搅,结账时钱很多,我问服务员是否算清,他很有礼貌地回答:“没问题。”并给我出示了一张收款机打印的单据,上面清楚列明价格,该店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从而我也领悟出服务态度与质量并不一定单以金钱(资源)来衡量。管理层的文化对员工有巨大的影响力,而我们的油墨生产企业可以通过管理者的文化素养向员工灌输“客户满意”的概念,只要人人在本岗位上达到要求,整个企业就有一份凝聚力,就好象尖利的刀锋,全身力量集中于一点,一线,无坚不摧;相反,如果部门各自为政,为一己私利,结党立派,任何建设性工作均会相互抵消,不但很费时间等资源。企业又何谈发展呢?民谣也云:“一支竹易折弯,几支竹则断折难,孤掌莫似依,团结就是力量!”很多油墨生产企业面对上述问题好像找不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其实最关键的是领导层的处事态度, 如果上层处事公平公正,基层自然会按规矩办事。常言道:“为什么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 意思就是需要多听, 认真听,且要听正反两面,少说,要说单一而肯定的结论。很多印刷企业管理者常常只听单方面情况就采取行动,以致做出一些未获肯定的决定,或在不同员工面前说出不同的观点,令下属无所适从。

    根据部门间的情况,可以短期的跨部门工作,互相理解对方的困难,从而在工作上协调解决方案。任何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企业内的部门、员工都必须有这一共识。只有盈利,企业才能发工资,发奖金,改善福利,投放宣传及研发费用,不管是利润中心(销售部)或成本中心(生产、技术、财务、行政、工厂部门)都是为了“盈利”而工作。“盈利”也就是“开源节流”,销售部要争取到长期客户,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可靠的品牌形象,市场策划,品牌管理。

    (2) 物有所值的商品,生产技术。

    (3) 优良的服务,包括运输物流,财务,接待处。

    (4) 优秀的销售人员、销售部、人力资源。

    因此,“开源”是企业内的每个部门的目标,而“节流”同样也是每个部门的目标。销售部可以善用差旅费、电话费,技术部可以在不影响产品的前提下做原材料替代,行政部可以鼓励用循环信封,双面打印等节流方案。

    如果每个部门都能朝向企业目标,任何事都可以经过协商处理,销售部/ 技术部可以达成共识;如:在某个价格水平下,确定某种性能;在正常情况下,确定生产/ 发货时间;在正常情况下,回应质量投诉时间及反馈时间;销售/ 财务可以达成某月某日收取销售报告,客户到账后多长时间可以放行货物,某月某日出备对账单等。只要大家互相了解对方的工作情况,上述常见的纠纷就可以互相妥协,避免浪费了时间资源。

    其实这些事情做起来并不困难,作为企业领导,只要向下属灌输这种文化,建立双向沟通制度,一代接一代,一级接一级往下传达,慢慢就能成为一种“风气”。

    最后,我还要以一场足球为例做进一步说明。足球队员的目标是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前锋就是销售人员,当中场将球传给前锋,前锋积极地去追球,不过一旦前后方对对方失去信心,传来的球谁去追?无人追,谁又会去传球,结果是互相指责,哪会有入球呢?

    特别强调一下,一家大型外资企业的市场营销计划,常常是光设定公司的“产品品质保证”,并在序言中说明。只要有了这个设定,整个公司计划才可以继续实施,对企业、对同事才有信心,才能开展各项业务,并不断发扬光大。

    

    转载自:中国印刷物资商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