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经济冲突融合的环境形势下,我国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多,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将会以更快的幅度增加,产业、地域、资源、客户等各个层面的竞争随之加剧。竞争已经是企业之间相处的基本状态,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是不断的发起和迎接竞争,就要持续地研究市场、分析对手、开发技术和产品、优化管理水平和物流系统等,尤其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营销活动,更是企业重点探讨的课题,这一切都是竞争重要层面。本文即要探讨企业对于竞争的认识、目前竞争困局的成因和出路。
一、何谓竞争?
对于企业竞争以及竞争战略、策略的研究已经十分广泛,然而“何谓竞争”的界定还在讨论之中。古语有云:“并逐曰竞,对辩曰争”,可见“竞”、“争”原为两个层面,“竞”主要指的是身体动作上的追逐,“争”主要指的是言语气势上的对辩。今天所谓的“竞争”含义已经融合并大大延展了,《辞海》中对“竞争”的解释为:(1)互相争胜。(2)商品生产者为争取有利的产销条件而进行的角逐。竞争是商品经济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是价值规律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条件。尤其是后者对于“竞争”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无论是有形产品提供者还是无形服务经营者,都在为争取有利的经营条件、创造更高的利润而斗智斗力。
现代经济学对于竞争的分析更为深刻,“博弈”思想的研究和应用充分地证明了竞争的规律和后果,更有学者从生态系统、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资源短缺、能力塑造等各个方面定义“竞争”。生物反馈学说的创始人米勒(NealE.Miller,1909—2002)对于合作与竞争的研究也卓有成效,他指出:将两个或者多个的个体对某一有限或潜在的有限资源的共同需要定义为竞争。可见在竞争中,“个体”、“有限资源”和“共同需要”是竞争行为的关键因素。
显然,竞争是“资源”、“主体”、“需要”、“战略”、“行为”等一些要素的集合体。在笔者看来,竞争可以定义为:竞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由于对某种有限资源的共同需要而引起的追求意识,获取战略和付诸实践的一系列行为活动。
二、企业竞争的困局及其成因
迈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国际经贸环境、局势的变化,国内经济政策、法律的整合,我国企业经营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状况,面对大量外资企业的产品和营销能力,虽有充分的准备,但是,在有限资源的限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和睦走向冲突,由合理变成非理,由稳健变为动荡,由温和转成暴力,甚至出现企业员工之间的流血冲突事件,陷入了手段单一和缺乏理智的竞争困局。无论是行业领袖还是产业新军,企业都锁定了同一市场,使本来有限的资源更加短缺;很多是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经营中都拼杀价格战,使原本健康的市场旋即变成烧钱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