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北京刷包装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投资中国”早已成为众多牛企战略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北京前设备的开山巨作到北京刷设备的沸沸扬扬,柯达、爱克发、海德堡、高宝、曼罗兰……这一系列名字已经在过去的岁月里让人们耳熟能详。相比之下,印后设备的沉着似乎令人侧目,直到今天,折页领域的领先者——MBO集团登陆中国!
高效优质MBO解决方案
MBO总裁ManfredMinich先生断言:“全球市场总额有向中国转移的倾向!”因此,这个折页王国的巨子于2006年来到中国北京,建立了MBO中国公司。
有专家认为,现在中国印刷厂的印刷设备差距已经不是很大,要想了解印刷厂的技术水平,应该看它的印后加工能力。由此可见,作为印后设备的领先企业,MBO的转移存在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据MBO中国公司总经理何勇先生介绍,MBO折页机从研发开始就是从客户出发,替客户考虑的。他认为:“客户的投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设备价格和运营成本。要吸引客户,就必须真正帮助客户降低其生产投资总额。”因此,MBO的折页设备除具有德国高精度配件和技术外,主要以提供低运营成本的解决方案为主,将模切、压线、点胶等多种工艺与折页技术完美结合,并具有多种灵活的组合方式,能够满足客户生产的不同需求。
此外,前期对海格海曼公司的收购更是为MBO公司巩固其在折页王国的霸主地位添上了重要的一笔。MBO公司一直以生产高品质的规格折页机为主,而海格海曼公司原是一家个性化折页设备生产商,专注于特殊解决方案,客户可可以在购买前根据自身需求提交订单,然后由海格海曼为其量身定做。这样的合作,使得MBO羽翼丰满,有了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售后保障支撑前方市场
目前,MBO的市场占有率分布如下:美国70%;欧洲40-50%(与海德堡不相上下);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何勇先生说:“MBO在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小而高效的团队,这里有足够的库存,有能力在短时间内为客户提供各种配件需求,二手MBO机器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客户购买MBO设备后,我们都会安排专门的培训服务。培训在机器展示中心进行,由在德国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讲解,且可现场操作。”这些都是支撑前方市场最有利的保障。
谈到MBO进军中国的方案,何勇先生说:“目前,MBO有两种营销模式。在欧洲实行代理商合作制,我们为代理商提供良好的培训,然后让代理商去直接面对客户。而在美国MBO有自己独立的销售公司,不依靠任何代理商,但仅仅是销售和售后服务。对于在中国的发展,MBO仍希望通过代理商机制来推进,中国之广大让我们有信心不断寻找更大更强的代理商。”
MBO的来势凶猛已振动中国印后市场,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他将会成为追求高品质印刷企业关心的重点。
姗姗来迟却厚积薄发
中国印刷包装行业的发展早已引起世界的关注,MBO的到来虽稍显滞后,却不算太晚。
他们针对五种主推设备的特征选择了北京——这个出版商聚集的重要市场。同时与邮政总局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使MBO直邮系列折页机在邮政北京公司于王府井成立的邮政博物馆中占了一席之位。今后,MBO中国公司将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中国邮政系统建立更加紧密地合作。
MBO姗姗来迟,却是厚积薄发。采访之余,笔者与我国印后专家王淮珠老师进行了交流,王老师的意见是:中国印后行业对更高需求的增长在不断加快,MBO此举为中国带来了高端的设备,且这个高端是中国人伸起手臂就可够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