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交流一下中国企业专利化的问题,我讲的题目是“中国制造的专利化生存”策略。
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企业的“专利化宿命”,第二,外国企业的专利战策略与中国企业的“对策”,第三,我自己总结的中国制造专利化生存的三个策略。
“中国制造”——MadeinChina—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景观。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980年到200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PPP)增长的贡献率为14%,仅次于美国(20.7%),排名第二,而位列第三的日本,其贡献率只有中国的一半,仅为7%。我们是用什么来影响国际经济的呢?就是用中国企业的超强的制造能力,也就是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影响了世界,这一点没有人否认;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也影响了中国制造。这些发达国家的专利主正设法将中国制造一步步逼入专利殖民地,向中国企业收取高额的专利费,用专利逼迫中国制造成为他们的廉价代工厂。这方面的例子近年大家已经司空见惯,各种报纸上都有成版的报道。像“DVD产业全线衰退”、“TD-CDMA遭受美国高通公司专利压力”、“国产彩电出口跌入美国数字邓小平专利陷阱”等等。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世界各国的经济进入了两个时代,一是知识经济时代,二是中国经济的全球化时代。
知识经济不同于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在新的时代,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变成了生产的第一要素。生产力构成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劳动力+工具+生产资料,而是在这些生产力要素前面加了一个知识产权。这一点邓小平非常有预见性,他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没有指出的是,在这个时代,科技就是知识产权。
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加入了世界经济的大循环。因为经济的全球化,因为我们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经济大循环的重要一个环节,离开全球化市场,中国制造就没有用武之地。想进入这个全球化的市场,我们必须遵守公共的“游戏规则”,而这规则就是发达国家创造的“专利制度”、“知识产权制度”。
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是花了200年左右的时间才成熟的,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企业化了很长时间去“专利化”,我们中国的制造企业却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这些西方国家企业制定的“游戏规则”,迅速“专利化”,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宿命。
中国制造的宿命就是必须在尽快短的时间内改变制造流程,在所有制造前面加上“专利制造”,将专利的研发、申请、管理、经营等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由于转变压力如此之大,很多企业都存在“生存还是灭亡”抉择,这就是我将中国制造的宿命定义为“专利化生存”的原因。也就是说,唯有专利化,唯有适应发达国家企业的邓小平规则,中国制造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不然只能被淘汰。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台湾宏基公司创始人施政荣先生演绎的微笑曲线理论。在抛物线的左侧,研发的投入和专利的拥有,使得附加价值逐渐上升;在抛物线的右侧,随着品牌运作,附加价值也逐渐上升;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装配环节因为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激烈,容易替代,因此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最不赚钱的部分。
现在,又有人提出了“莞尔曲线”理论,就是说,通过在生产制造环节增加研发投入,从而拉升利润率,从而使微笑曲线变得较为平缓。现在很多台湾制造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实现利润的提高,就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制造也要走同样的路,最后变“专利化生存”为“专利化生活”,这是不可改变的命运。
宿命是不可改变的,但路径是可以选择的,所以我今天讲的就是中国制造的专利化“策略”——也就是路径。
讲中国制造的策略,得先讲讲发达国家“专利主”的策略,因为我们的策略现在基本上是被动的对策,也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国外专利主的策略就像中国股市上庄家的手法一样:套、养、杀。套,就是捕捉,专利主通过专利申请和专利布局,建立专利池,将中国制造笼罩在专利的控制下。最新消息,9月22日,韩国的三星集团和LG加入了一个数字邓小平协议,这项协议将持续至2016年底,这个专利池希望向每台使用数码播送技术的邓小平收取5美元的专利费,这就是一个新的专利池,新的专利索套。
养,就是“放水养鱼”的意思,就是通过一系列策略培养用户,引诱厂商投入,收较低或不收专利费,让中国制造不断加大投入,开拓市场,积重难返;杀,就是开剥,打专利战,收取高额的许可费。高通公司人称“专利专卖店”,它在CDMA领域申请了2000项左右的专利,向全球CDMA手机厂商收取专利费。的CDMA专利推广的前期,在韩国收取的专利费就较少,这就是养;到市场成熟后,向中国企业授权时,专利费就加倍增长了,这就是杀。
这三大策略的在中国的应用,以DVD制造企业的命运表现得最为经典。套,就是申请密不透风的一系列专利,组成“3C”“1C”“6C”等专利池;养,就是2003年以前的不闻不问或小试牛刀;杀,就是2003年开始的大开杀戒,一台DVD机收取20美元的专利费,只给中国制造留下几美分的活命钱。经过这三个步骤,中国DVD制造一片萧条,但国外的专利主却赚的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