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是生产出来的。”
这句话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观点的前半句话。原话是“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在员工素质和企业素质不高的企业,如果只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强调质量是管理出来的重要作用,企业不可能长期稳定地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正确的说法是“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管理出来的”。海尔能成为世界品牌最早靠的是OEC管理法(日清日高工作法),不狠心砸烂76台有轻微缺陷的冰箱之前,用进口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好。重庆有家印刷企业,2002年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全市书刊产品质量检测中,从排列前几名一跃名列第一名。后来以为质量稳定了,把质管部门、专职质管员撤了,质量记录也不强行要求记了,质量认证复审也不搞了,只保留全赔制度,当年质量事故不断,一家出版社停止提供其业务。2005年恢复质管部门、专职质管员、质量记录、质量制度、质量检查后,质量损失比2004年减少50%,上述哪家出版社不仅恢复给业务,还增大业务量,在几家合作印刷厂中,只表扬了该印刷企业。
牢记管理学家戴明先生的忠告吧:管理是竞争中生死攸关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逃避管理。记住这句话你将终生受益!不抓现代化的管理,你的企业将告别人世!
二、“向生产一线倾斜。”
工人辛苦,工人创造价值,尊重工人的劳动,给予合理的报酬,这些都是对的。但有的人在报酬、评先等等问题上一味地主张“向生产一线倾斜”,就有失偏颇。这种观点与上一种观点一样,忽略了管理的作用,进而忽略了管理骨干的作用,对企业来说是有害的。当然象欧美国家大型企业老总的报酬是工人的几十倍、几百倍在中国不现实,但责权利不统一,风险与效益不成正比对企业也是有害的。“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说明领军人物的重要性。从重庆来看,印刷工人与沿海工人的工资差别不太大,但管理人员的报酬相差太大。有一个大印刷公司生产经营副总的工资与一个四色机的领机差不多,一个车间主任的工资不如一个轮转机的领机,评先达到硬条件也不行,结果是有的副总和车间主任等管理骨干提出辞职。正确的做法是责权利相结合,各尽其职,各得其所,包括评先,可以按类别按比例,凭业绩,凭效益,各选其中的先进人物。
三、“管理就是服务。”
企业管理有服务的功能,这是对的,应该为基层,为员工服好务,以便调动其积极性。但是企业管理部门不是服务部,只是态度好,服务好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另一个重要职能是管理,要敢管、会管、严管、管出效益,理清、理顺、理好,以理服人。许多破产企业的一个共同规律是管理松懈、管理混乱、管理不当、管理无效。许多成功的企业也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管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有方、管理有效。如海尔从亏损的街道工厂变成世界级的企业集团,邯钢从亏损的地方钢厂变成一个大型集团,丹阳市花印刷厂用一般国产机一年生产380个署优产品,都是得益于严格管理,科学管理。
四、“再好的制度不用也是废纸。”
制度的载体是纸质文件或电子文件,好的制度(广义制度包括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三全”成本管理体系文件、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对不实施的企业来说是无效的,这是事实,但不是废纸。因为他有无形资产的价值,只要管理者观念转变后,贯彻实施它,它的价值就会体现出,管理效益就会体现出来,就变得有用了。如同家里有一块金子,不变现其价值体现不出来,但不等于没有价值。当务之急是很好地执行制度,让它“变现”,不要今天拷问这种管理,明天拷问那种管理,就是不拷问自己在认真借鉴、贯彻、创新没有。如果老是这样,国内多数印刷企业管理落后的状况是无法改变的,“管理科学”、“管理现代化”还是一句空话。
五、“只管结果不管过程。”
有些不太懂技术和管理的企业的经营者爱说这句话。在创业初期,规模小、工序少、环节少,这么说有一定道理:我不懂技术,花高价钱聘你就是要你解决问题。但是当企业的规模做大,有几个分公司,生产几千种书报刊,工序多,环节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周期的因素增多,不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全方位的管理和精细管理,许多企业的实事证明结果都不好。即使全赔也不管用,一次赔几千、上万元,有的技术骨干就不辞而别了,企业花受损失,名誉受损失,人才流失,得不偿失,实在不划算。而严格按全面质量管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三全”成本管理体系等科学管理方法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质量事故就少得多,成本就低得多,矛盾就少得多,企业的效益就好得多。
六、“越简单越好。”
企业小,员工素质不高,或事情不复杂,定制度或定合同时,结合实际定几条简单适用的条款是可以的,甚至是有效的。但是当企业做大,工序多,技术复杂,管理环节多,情况复杂时,越简单就不一定好了。出现一个问题才定一个制度,总是被动。如国外企业定合同多达几十页,上百页,但因经双方事前认定,事后扯皮少,因为许多细节都有明文规定,法院也好判决。但国内有的企业定合同只有几条、几句话,简单是简单,但事后遇到许多情况因无明文规定,事后扯皮多,各有各的理解,法院判决难。定制度也是这样,因为缺乏系统论的观点,事前无宣传花,出现了问题无处理依据,随心情定,员工总认为是针对他个人,不服气,抵触大,甚至长期处理不下去。许多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因没有预防措施,没有明文规定,没有宣传花,结果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和损失。过去许多城市的公路、街道,没事先预留管网道,公路、街道经常“开拉练”,浪费人力物力,还招人讨厌。因此,进行管理体系建设非常有必要,进行管理体系培训、实施、执行、检查正当时。一个从几千元起家、10多年建了4个公司的印刷集团老总深有体会地说:公司发展速度快,硬件增加快,员工素质跟不上,管理体系跟不上,现在要补上。这个体会发人深省。规章制度文字多了记不住怎么办,哪就是加强培训,从各方面激励(含奖惩)员工去学习,大概意思是记得住的。你不想办法,哪怕是几句话他也记不了,记住了也不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