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专利化生存”策略(下)

   2011-05-26 73

    专利技术的开发,专利的申请有很多技巧,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企业聚集专利的第三条路就是接受专利许可,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接受专利许可。

    中国制造接受许可的目的要改变,不但是为了今天的生产接受许可,还要为未来的生产接受许可;不但为生产接受许可,还要为研发接受许可。要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一,主动,二,提前。鲁迅先生讲文化上的“拿来主义”,我这里也提倡专利许可方面的拿来主义,我们不能被动地等专利主要债上门才无可奈何地交专利费,我们要主动出击,在一个专利技术成熟以前就用合理的价格获得关键专利的许可,为此后的研发、生产、销售打下基础。

    总之,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产业特点,聚集专利的方法也大不相同,我讲的三个方法仅供参考。下面我讲讲“斗”。

    斗,与西方专利主斗的精要一是敢斗,二是巧斗,也就是斗智斗勇。

    个人觉得斗智的前提是斗勇,毛主席讲过“第一不怕,第二反对”,为什么“不怕”是第一呢?因为怕了就谈不到斗。中国企业现在虽然发展壮大了,但除了少数国有企业外,很少能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称兄道弟的。在人生地不熟的外国法院斗、在大小强弱悬殊的背景下斗,勇气就更为重要。

    前不久,浙江的通领科技集团赢了一场官司,他的对手是世界500强之一的莱伏顿公司,这场官司持续了三年,为打赢这场由美方挑起的中美知识产权官司,通领科技仅诉讼费就花了200多万美元。法院判决领通的接地故障漏电保护插座产品没有侵犯莱伏顿公司的专利。董事长陈伍胜说:“这个代价不小,但很值!”这就是勇气!

    .勇斗以外,还要巧斗。2004年华为被思科起诉侵犯了五项专利和好几项著作权,为了解开困局,华为与思科的竞争对手3COM达成了合作协议,最后由3COM与思科交涉,取得了诉讼的和解解决。

    勇斗智斗以外,根据中国“一盘散沙”的传统,我还想强调一下团结奋斗的重要性。国外专利主有一个策略就是各个击破,最后达到多米诺骨牌的效果。也就是说,前期分别起诉几个重点企业,金星“斩首行动”。等诉讼有了结果以后再向吓傻了的其他企业收取许可费。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一定要同进同退,共同贡献专利储备,共同对付专利主的进攻。

    算。既然专利是生产成本或企业资产,那一切围绕专利的管理活动就要算字当头。接受许可要算、购买专利要算、专利诉讼要算……。

    大家都知道,在海外诉讼的专利费很贵,要花很多钱,其实,据海外的律师同行介绍,中国企业在专利诉讼中没有经验,很多情况下是被专利律师占了便宜。例如在主办律师方面,由于美国律师是案办案时间收费的,如果中国企业不要求,专利律师就会安排尽可能多的律师参与诉讼,或者在诉讼中插入不必要的调查活动,这样对诉讼没有帮助,但却大大增加了支出。海外大公司一般都非常注意节约诉讼成本,有时候一个专利案之委托两个主办律师,有时还在诉讼律师外聘请非诉律师进行和解谈判,以达到减少诉讼费的目的。

    诉讼费以外,其他专利活动也要算,包括申请前要算专利布局,管理中算计——淘汰非关键专利,这些都需要有合适的工具。
专利分析的工具就是专利分析软件和专利地图
    国外专利分析软件很多,近年来中国也出现了相关的公司和产品,这是趋势。专利地图是专利分析软件的产品。也就是将专利分析数据图表化,便于企业决策层参考。

    日本发明协会每年要为其会员提供40多种专利地图,索尼等很多大企业的发展壮大都与这些专利地图有关。中国制造的现状是,企业都不大,除了少数大企业外,都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专利研究库,绘出自己的专利地图,这个时候,就要求向中国发明协会这样的团体出面,为关键行业绘出专业的专利地图,免费提供给会员,指导大家与海外专利主斗争。

    总结一下,我前面介绍了三种策略,就是聚、斗、算,用来代替已经过时的“散、走、挨”,用来对抗西方专利主的套、养、杀。当专利主“套”和“养”时,中国企业就开始“聚”,开始“算”,当海外专利主“杀”时,我们就用已经聚集的专利库与他们斗智斗勇。只有这样,中国制造才能早一天走出专利战的黑暗隧道,才能早一天看到没有专利篱笆的、可供中国制造随意发挥的广阔的原野!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