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中,一个熟知的观点是:企业不变革是等死,变革是找死。所以爱也变革,恨也变革,怕也变革,难怪西方许多领导人都历史着对变革的复杂情结,把它称之为“变革怪兽”(thechangemonster)。那么,怎样才能找死不死,置之死地而后生呢?
变革,之所以令人惊恐,是因为各种阻力和不可预测风险组合造成的。在我们的身边,不乏因变革而死的组织和个人。你看历史上的商鞅、李斯,都是因变革而生,同样又因变革而死。其实,知难不难,找到了变革之道,成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了。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就是一部非常实用的领导变革的教科书。
变革,会遇到哪些方面的阻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领导变革?我们通过胡玫导演的《汉武大帝》对景帝、晁错、七王之乱的描述,不仅可以重温历史、欣赏故事,同样,我们可以领悟到很多关于如何领导变革的方法论。
汉灭秦之后,汉高祖对诸王采取了怀柔政策,诸王势力日益强大,文帝时代,已见其害,景帝登基后,这种分封制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威胁了国家利益。不变革,朝廷就是等死。
晁错,汉景帝时代御史大夫,对朝廷忠心耿耿,在推动政府体制变革的时候,身先士卒。但是在这一场较量中,却因政治经验不纯熟、勇有余而谋不济,招来了杀身之祸,成为变革悲剧中的找死者。
我们先来看这一段精彩的剪辑,来看晁错在削藩政策上的变革所历史来的后果。这一段虽然没有直接描述晁错,但从中可以直接看到晁错的悲剧。
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一起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这就是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时值匈奴猖獗,如何处理晁错和七王之乱?令景帝心力憔悴。一日,景帝召见袁盎:
“你就是袁盎,窦婴说,你有不战而胜的妙策!”景帝道。
“陛下,愚臣倒是有个办法,不过……”,当时晁错在旁,袁盎欲言又止。
见到袁盎如此,景帝将晁错及其他随从支开,关门和袁盎单独聊了起来。景帝恕袁盎无罪,让其大胆说明其观点。
袁盎道:“愚臣窃以为,只要舍去一人,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就可以安定刘姓宗室中诸王的心。”
“其实,眼前的一切祸乱,都是晁错一手造成的,诸王宗室尾大不掉,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啊,治顽疾,需用缓药,急则必崩。晁错依仗陛下的信任,目空一切,刚愎自用,擅乱祖制,任用酷吏,罗织冤案。实际是借削藩扩大自己的势力,其用心不轨,与商鞅、李斯如出一辙啊,陛下。天下嚣嚣,皆为晁错,举国无人不谓其可杀。而陛下不除他,那怨恨都集中在陛下一个人身上啊,所以,刘濞才有了起兵谋反的理由,所以他才提出了清君侧的口号,用以蛊惑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