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家石油企业,国际油价变动对中石油和中石化势将带来直接影响。“由于两大集团一直充当政府稳定国内油价的政策工具,因此在国际油价高涨之后,其所承受的压力也显著增大。”国都证券石化分析师贺炜对本报记者说。他表示,高油价给两家公司带来的冲击并不一样。对中石油来说,因其上游业务比较突出,受益将更显著;但对中石化而言,因炼油业务庞大,高油价会加剧其炼油亏损。
由于石油是大部分化工产品的原材料,油价上涨对化工行业肯定会带来成本上升。银河证券分析师李国洪表示,化工行业不同产品价格向下游传递速度和幅度明显不同,有机化工原料、化肥、化纤、塑料原料等向下传递的速度快且幅度大,故下游价格承受力较强,而塑料成品、橡胶制品、农药等产品价格向下游传递的速度慢且幅度小,故下游价格承受力较弱。
“因此,油价上升对有机化工原料、化纤、塑料原料等企业较为有利,而对塑料成品、橡胶制品、农药等企业不利,故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分析。精细及日用化工由于位于石化产业链末端,油价的变化对其鞭长莫及。”李国洪说。
贺炜指出,对钾肥等化肥产品来说,国际油价上涨后的一大影响就是海运费用的上升。此外,油价与天然气价格具有联动关系,这也造成尿素等产品成本的攀升。
不过,并非所有行业都为此次油价破百感到悲观。作为石油的替代品,替代能源在油价高企后将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贺炜表示,煤化工等替代能源将从中获得极大的发展机遇。
“不仅替代能源本身,一些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也会受国际油价大涨的利好刺激。”贺炜说。
昨天,国内风电制造龙头企业金风科技涨停,报收于144.1元。而在美国市场上,油价触及100美元大大刺激了中国新能源股的表现。其中,林洋新能源结束近3个交易日的调整,急涨一成,至35.99美元;晶澳太阳能升7.53%,逼近历史高位;中电光伏涨7.2%,收至17.71美元的上市次高位;加拿大太阳能也涨了1.85%。
发改委能源局官员称近期成品油价格不上调
受投资者担心原油供应紧张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2日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专家认为,如此高油价或将加剧国内通胀压力;但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应该不会再度上调。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在去年一年间猛涨近60%,为过去10年中涨幅最大。这也推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自然辐射到下游产品价格上涨,最终传导到消费者。
“国际油价保持高位运行,或将加剧国内已经存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专家昨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国际油价持续攀升,会推高国内的CPI,并进而导致人们的生活成本增加。
在该专家看来,国际油价每上涨10美元,就会抬升国内CPI,并将国内GDP拉低0.8个百分点。而目前的国际油价已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多美元。
大家对此不无担忧,因为按照以往管惯例,只要国际油价上涨,就能让中石油、中石化找到上调油价的理由,接下来就会“闹油荒”;再接下来,所有下游的行业会启动新一轮涨价,最明显的就是出租车行业调价等。
“国际油价上涨和‘油荒’确实有一定的联系。”但在知名石油专家韩学功看来,这背后的根源是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因为当前国内实行的还是政府指导价,而不是市场定价。他认为,在油价高企的背景下,中国更应该考虑让成品油实行市场定价的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近期国内成品油价格应该不会上调。”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一位官员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去年11月,国内成品油才刚刚上调了10%,而目前突破一百美元的油价到底能持续多久还很难说,因此,国家发改委不会如此快速地跟进调高价格。
“国际油价不会长期保持在100美元以上。”韩学功认为,气候变化、地缘政治,以及美国原油库存、国际金融炒作等都只是影响国际油价的短期因素,真正最终决定国际油价的,还是供求关系。而从这些年看来,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基本保持着平衡。
“油价回落到60美元左右比较合理。”对大家忧心忡忡的高油价,韩学功依然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油价终有一天会回落到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对此意见表示赞同。他甚至认为,国际油价迟早有一天会回落到50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