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职业精神打造印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

   2011-05-26 94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比如,对有考核指标的部门,缺乏质量挂帅的意识,单纯追求与个人利益相关联的产量;对客户提出有特殊要求的产品,主观上不是积极开动脑筋,尽力做好,满足客户需要,而是竭力排斥,最好少干、不干……显然,一个缺乏职业精神的团队,很难指望在工作上有长足进步。如此,企业要为职工改善生活也就缺乏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唯有不断加强对员工的职业精神教育,才能使企业的产品锦上添花,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职业精神,见和谐社会需要

    任何改革,说到底都是社会各阶层间利益的调整,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让利益相关的各方能够做到双赢乃至多赢。

    在印刷企业,投资者应该通过资本、员工应该通过劳动,各自获得属于自己的合理回报;出版社应该通过出版、印刷厂应该通过自己的加工服务,获得各自应该得到的利润。否则,就会导致心态失衡,他们之间因利益上的差异也很难长期和谐相处。

    如果不分企业性质和企业所处的竞争状态,把收入差距拉大的责任一股脑地怪罪于企业经营者,认为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分了员工杯里的羹,以至把企业经营者都放在火上烤,这是很不公允的。真正的和谐只能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而决不是不问是非的一味承让。

    我所在的公司曾经派员去香港中华商务公司培训学习,这些员工回来后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应该怎样对待工作。按这些员工的说法,在香港公司工作的每个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生产时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对待客户彬彬有礼,诚信为本。那一年,正好是香港工厂组织向内地搬迁,相当一部分香港员工在离职前的一天依然在工厂认真工作,第二天拿了补偿金离开岗位另谋工作。这种态度显然是我们内地员工眼下难以做到的,这就是令人赞赏的职业精神——在其位、谋其政,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同时,也依法切实维护自己应该拥有的正当权益。香港员工的这种职业精神值得我们内地员工学习。

    总之,一个企业要搞好工作靠的是员工,而且,还应该是具备职业精神的员工。他们能急市场所急,与企业同心同德,在最困难的时候,为了社会需要,为了企业利益能够全力以赴。当然,企业也应该关注员工的利益,在企业盈利的前提下,尽力改善职工待遇,让他们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一个不关注员工的企业注定不会有发展前景。反之,一支缺乏具备职业精神的员工队伍也注定难以继续向前发展。只有合理协调投资方与员工利益的企业才有可能不断前进。

    憧憬着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也希望我们的舆论在强调和谐社会建设的同时,同步强调我们国民、我们员工的职业精神建设,合理地处理好社会各利益阶层相互间的关系,营造出一个相互宽容的、相互理解的和谐氛围。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