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塑料软包装制作和应用中专家的曲解与误导

   2015-03-06 杨伟民本网217
核心提示:软包装的制作工序有:吹膜,分切,印刷,复合,复卷,制袋。加工软包装的设备需要:吹膜机,分切机,印刷机,复合机,复卷机,制袋机。我国塑料薄膜的印刷方式:凹版印刷约占95%,凸版(柔版)印刷约占4%,丝网和胶印印刷约占1%。塑料复合包装的复合加工方式:干式复合约占80%,湿式复合约占5%,挤出复合约占15%。软包装的基材,塑料流延拉伸薄膜和纸基材,企业一般是外购。塑料吹塑薄膜,有的包装企业自产自用,是门独立的生产工艺。凹印,凸印(柔印),丝印,胶印的印刷工艺和印刷油墨各不相同。国内塑料印刷方式,以凹版印刷为主
 软包装的制作工序有:吹膜,分切,印刷,复合,复卷,制袋。加工软包装的设备需要:吹膜机,分切机,印刷机,复合机,复卷机,制袋机。我国塑料薄膜的印刷方式:凹版印刷约占95%,凸版(柔版)印刷约占4%,丝网和胶印印刷约占1%。塑料复合包装的复合加工方式:干式复合约占80%,湿式复合约占5%,挤出复合约占15%。软包装的基材,塑料流延拉伸薄膜和纸基材,企业一般是外购。塑料吹塑薄膜,有的包装企业自产自用,是门独立的生产工艺。凹印,凸印(柔印),丝印,胶印的印刷工艺和印刷油墨各不相同。国内塑料印刷方式,以凹版印刷为主,纸张印刷的主导加工方式,则是胶印。软包装的材料和用途不同,需要复膜加工的工艺,也不同。主要的复合方式有:干式复合、湿式复合、挤出(流延)复合。软包装加工中,印刷和复合的技术含量高,工艺较为复杂。只有了解印刷版面设计,版辊的常识;掌握印刷油墨和复合胶水(粘合剂)的用途、应用和特性;知晓软包装基材薄膜的特性和用途,并且能科学地组合和正确的应用,才会做好软包装。    
由于当前国内大专院校中,印刷院校没有凹版印刷技术的专业,包装学院没有塑料软包装制作、应用技术的课程,也没有塑料凹版印刷和软包装制作的职业技术学校。因而塑料凹版印刷与软包装制作和应用技术,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形成与实践衔接的理论体系,没有权威的教科书,也没有统一的技术术语。因此,塑料软包装业的技术工,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教育,只能通过师傅传授或者是在实际操作中摸索自学。由于操作者受文化教育程度的限制,又不善于将实践经验总结转化为文字形式,使得应用技术只能滞留在实践经验阶段,而无法进行提炼形成系统理论。因此在如今我国软包装制造业的设备不断更新,生产能力和档次随着时间迁移逐步提高,但应用技术却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各企业都视来之不易的实践经验为机密,在同行业之间是绝不外露,局限了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为此当前国内软包装制作技术的书籍甚少,应用技术的书籍和论谈更是奇缺。从而软包装技术讲座的演讲者和技术书籍、技术论文的作者,当然地被冠誉为专家和老师之名。
在没有完善软包装工艺学科的今天,软包装制作与应用技术主要来至实践。塑料软包装技术讲座、专著、论谈,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假如,没有亲身履历和实践,那样的专著、讲座、论谈就会如“瞎子摸象”不得全面,像“眇者识日”而曲解。
技术专著与技术讲座具有较强的时间性,一般3—5年必须修正和更新,否则将会被发展的现实而淘汰。例如:早期出版的《塑料包装印刷》中所讲的凹版卫星式印刷机,已经淘汰了20多年,浇墨的上墨方式,已经改变为浸墨式或递墨式,印刷速度也由20—50米/分提升至50—300米/分。作者对分组排列式凹版印刷机见的很少,只是听说国外有电脑对版的凹版印刷机。在中国凹版印刷机制造业及相关企业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的今天,还怎能为凹版印刷做教材呢?所以塑料软包装及相关企业的退休人士,也因脱离实践或原企业岗位专业性强的缘故,而使其的专著或技术讲座,呈现片面说或沦为过去式,长时间不接触实践就会落后于现实。
“老师”肩负着,给学习技术者解惑的责任,要求先行实践历练,自己先释惑方能与学生解惑。技术书籍的作者,是用文字形式解惑的老师,作者的文字叙述能力,体现其国文的教育程度,技术讲座则需要考核,演讲者(老师)的口才能力。总之,二者的逻辑思维,决定着解惑的效果与水平。因此塑料软包装技术书籍和技术论文的作者,值得注意!专著、论谈或技术讲座,不仅需要专业、实用,选择阐述的对象,更需要增强文章的逻辑性,提高国语表述的水平。反则,国语表述差、逻辑性欠缺,非但不能解惑,常常还会把学习者弄糊涂。
无论是技术讲座,技术书籍,还是技术论谈的内容,《技术问答》都必须是行业现实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技术应用中的误点(误区),更必须具有普遍的客观存在性。假如,《技术问答》和技术讲座,写的、讲的是作者本人任职企业生产上所发生的问题,由于行业中没技术交流,很难确定其是否是误区?也许在其它企业,不是问题或者从未发生过,那就失去了预期写作的初衷。
例:《软包装技术的常见认知误区》,就缺乏普遍性,作者与生产一线工人交流较少,多沉溺表面现象。凹版印刷油墨、干式复合胶水(粘合剂)等知识,还有待相关企业的专业人士来给作者解惑(曲解),表述语 “深奥”(生涩),论文论点欠准确,逻辑性较差,多处且呈现矛盾。  
如: “误区1:干复上胶量越大,剥离强度越高”,偏离论题,不但没有说明为何是误区,而且表述欠条理。
“误区2:剥离强度越大,热合强度就越高”,薄膜复合层之间的剥离与薄膜热合(热封、焊接)之间的剥离,是不同测试,也是不同的概念。所以不是笔误,便是超人的曲解。
“误区3:熟化时间越长,剥离强度越高”文中论述:“……准确的说,熟化时间越长,胶层的交联反应越充分,而胶层内的聚强度仅是影响复合剥离强度的其中一个因素。”既肯定了论题的正确性,又说是误区,思维逻辑混乱?
    “误区4:适当提高熟化温度有利于缓解镀铝复合的铝层迁移现象”“误区5:VMCPP复合膜较VMPET复合膜更容易出现铝层迁移现象”,缺乏了解镀铝薄膜的特性,铝层迁移分析的原因不确切。
“误区6:醇溶性胶黏剂是环保性胶黏剂” “误区7:BOPP//PE结构中使用脱氧剂包装” “误区10:普通镀铝是高阻隔包装材料” “误区11:纸塑复合是环保包装材料” “误区15:塑料薄膜表面张力大于38mN/m就能用于复合加工”这些问题在行业中大都知道,然而这些“误区”作者却刚刚感悟,而且论述的也欠准确。
“误区8:包装袋气密性测试时的负压值是越大越好” “误区9:铝箔复合膜是高阻隔包装材料” “误区12:使用了高阻隔材料就是高阻隔包装” “误区13:胶带粘不掉,就说明油墨的附力良好” “误区14:使用了无苯油墨,就实现了包装材料的无苯化”,其中有不少是作者自己的曲解或感慨,也需要请专业人士来与其解惑……
职业总是有局限性的,“软包装专家”也不过是从事软包装某工序或某几个工序的行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凡人都不可能在短暂的人生中,从事完毕软包装各个岗位和相关产业的工作。因此像早期的《塑料包装印刷》《塑料包装印刷与复合技术问答》等著作,都是多位专家分工序写作,集体合著而完成。倘若由某人独自完成,难免许多方面会脱离实践,相互转抄,纽误层出不穷。
如:囊括:“塑料软包装材料及复合薄膜加工中常见问题解答,塑料软包装印刷中的基本问题解答,塑料软包装凹版印刷、柔性版印刷、丝网印刷及特种印刷中等问题的解答”。和内容涵盖:“软包装材料,软包装凹版印刷技术、柔版印刷技术,软包装复合技术(干式复合、挤出复合、无溶剂复合),软包装检测技术,软包装应用以及PTP铝箔泡罩包装等”的软包装技术问答的大全之作。书中文辞深奥难理解,图表、数据遍布、表述能力或逻辑性差。操作者想知道的,文中没有,尽是些众所周知、早已明白的问题,甚至曲解还不少。尽管署名《实用技术》,拜读后,却感“其实没用”。如果著书只是为了谋求职称,成为“名人”(专家)或“著书专业户”,追求大而全或文字的数量,拼凑充数,缺乏专一,转摘或相互抄袭,脱离实践,曲解甚多,就会被世人戏喻为“杂家”。
最具有现代“特色” 的是许多软包装专著和技术论文的前言中,作者同出一辙、谦逊地写道:“包装印刷属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综合学科,涉及多门学科、专业和工业技术,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或“由于软包装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和编者自身软包装知识的局限性,其中也难免存在一些疏漏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朋友指正。” 登载了这条“免责声明”,便宜给自己的曲解开脱,而去任意解读、误导……
再道声“表示感谢”如:“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软包装技术文献,无法一一列出,再次对其一并表示感谢!”便可以放胆抄袭、摘录,他人的书籍和技术论文,感发自己的见解(曲解)……故而如今多数塑料软包装印刷技术书籍中,缺乏实践,凹印常与胶印混淆,塑料印刷和纸张印刷混为一谈,呈现许多曲解和纽误。 
例:《塑料软包装印刷***问》书中对“复合后出现油墨层转移现象如何处理?”的述说的原因是:“(1)印刷前基膜的表面处理强度不够,表面张力偏低,小于38Mn/m。虽然采用的油墨都是里印油墨,但它本身的印刷牢固度就不高,用胶带去拉剥时很容易被拉下来,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必须改用表面张力符合印刷要求的基膜,最起码要大于38 Mn /m。”
凡是搞塑料印刷的都知道,印刷前先测试印刷基材(塑料薄膜)够不够38dyn(达因),这是印刷的基本常识。还有PET塑料薄膜,表面张力在45~ 50dyn(达因),所以一般不会出现此问题。
文中说:“(2)油墨的印刷牢固度合格,用胶带去拉剥时拉不下来,但复合后再去剥离时墨层又会转移,剥离力也很低,这种现象就不是基膜的表面张力大小的原因了,必须采用专用油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质量。首先,在复合材料中必须采用里印的复合油墨,不能用表印油墨。其次,也可以在选择复合用的胶黏剂时采用渗透性强,能增加油墨与承印基膜牢固度的胶黏剂品种。”
事实上并非像作者论述那样,印刷在塑料薄膜上的油墨,尤其是印刷在PET薄膜上,凹版表印油墨要比凹版复合里印油墨牢固度好,看来作者不了解PET薄膜的性能,更不了解凹印油墨的性能。
书上阐述:“如果真空镀铝后印刷品发暗,失去光泽,这是因为油墨的耐热性差。” 常遇到印刷好塑料薄膜在真空镀铝后图案和色底会变色,大家都猜想或推测是镀铝时,铝熔化蒸发的温度很高,印刷的油墨不能承受高温而所致成的。而且有许多技术书刊上的专著、专论的印刷专家和作者也讲述,“是选用的印刷油墨不耐高温所造成的。”
试想铝熔化需要370℃以上,蒸发则需要加热达到1400℃以上,那么高的温度薄膜都变形、熔融了,薄膜遭到破坏不存在了,薄膜上附着的油墨也就看不到了,所以根本谈不到油墨变色不变色的问题。
书中道:“在印刷面上进行真空镀铝,由于油墨中的黏结性树脂是一个良好的底涂层,尤其是印刷满版实地时,镀铝层的牢固度更好”是错误的论述。
实践中进行真空镀铝的印刷薄膜上的印刷油墨量越少越好,印刷图案设计成镂空的为好,尽量避免设计满版实底的印刷图案。满版实底印刷图案的真空镀铝包装,不但镀铝层牢固度不好,会增加包装的成本,还会加大油墨和溶剂的残留,增加污染内包装物的机会。
作者讲::“发生原因是聚氨酯胶黏剂的黏结力很大,往往超过镀铝在PET表面的附着力。”“另外,我国的真空镀铝膜,在镀铝层上没有预涂保护层,”“因此,建议搞真空镀铝的厂家,除了在镀铝基材上有底胶外,镀铝后使用双组份聚氨酯胶涂一层预涂层,保护镀铝不被摩擦,黏合剂黏结而脱落。”
如果遵照作者的建议,只有在PET薄膜上预涂底胶和在镀铝层上涂保护层,才能解决PET镀铝薄膜用双组分聚氨酯复合胶水和其它薄膜复合的牢固度。那样不但会给PET真空镀铝包装增加了两道加工程序,而且也会加大包装的成本,还会给镀铝包装增添了许多的有机溶剂残留,给包装和环境增加了污染。
总之,书中的曲解太多了……假如从事过软包装工作的读者,就会感知作者根本没有搞过软包装或者很少接触软包装生产。
软包装技术书籍、技术论谈、技术讲座的针对对象,是软包装工作的从事者。现实中操作者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需要的是产品制作中,所发生故障的解决方法。解决故障的方法来至实践,通俗易懂的经验谈,才能更好与其沟通。写书、搞技术论坛和办技术讲座的宗旨,是给软包装行业创造技术交流的机会,从而推动行业的技术发展。统一软包装和凹版印刷的技术语言,目的是方便技术交流,为学科的创建与建设打垫基础,让学艺者少走弯路或不再难。要求作者不但要专业,还要当做事业来敬业,更需要树立有责任感的师德。努力做凹版印刷与软包装技术的明白人(专家)。脱离实践的,“专家”的曲解与误导,最终深受其害的是读者(学习者) -- 破财、费时、耗力、匪思,看懂则误事,误人 ……   
鉴上,建议出版社及相关杂志社,应该聘请资深、正直、有实践经验的凹版印刷技术、软包装技术顾问,严把凹版印刷技术、软包装应用技术论文或书籍出版的审核关,为社会推荐和出版实用的技术工具书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教科书籍。相关媒体应加大普及塑料软包装知识及应用技术的宣传工作。建设软包装技术论坛,推动我国塑料凹版印刷与软包装应用技术教育的正常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管理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