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装订用EVA型热熔胶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

   2011-06-04 81
核心提示:ICS      备案号:XXXXX-2005       CY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CY/T XX-2005    书刊装订
ICS
  
  备案号:XXXXX-2005
  

  

CY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CY/T XX-2005
  

书刊装订用EVA型热熔胶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



  The Instruction And Testing

Methods of EVA Hot-melt adhesives

In Bookbinding


  
  
  
(征求意见稿)

  
  
  
  
  
  
  2005-XX-XX 发布 2005-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发布

  
  CY/T XX-2005
  目 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热熔胶使用要求
  4.1 热熔胶技术要求
  4.2 胶粘订机械要求
  4.3 胶粘订工艺要求
  4.4 胶粘订环境要求
  4.5 使用热熔胶操作要求
  4.6 胶订书刊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4.7 胶粘订半成品和成品的贮存与运输
  5 热熔胶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5.1 熔融黏度测试方法
  5.2 软化点测试方法
  5.3 抗拉强度测试方法
  5.4 断裂延伸率测试方法
  5.5 热稳定性测试方法
  6 测试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试报告单
  
  
  
  

  
  
  前 言
  
  本标准是在2000年提出,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合作、酝酿才得以成稿的,它的起草完成,必定会对我国书刊无线胶黏订带来深远的影响。它同时也是社会需求与各方通力合作的产物,它的顺利出版发行会对我国书刊装订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山东新华印刷厂,连云港诚兴胶黏剂厂,广州市芳海热熔胶制造有限公司,国民淀粉化学(广东)有限公司,北人集团公司,无锡万力粘合材料厂,汉高(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三河胜利装订厂,涿州市星河印刷有限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王淮珠、黄家刚、陈宽玉、杨超凡、程宝苓、铁大鲲、沈裕堂、徐桦、周其平、方旺喜、马德祥、师涛、李译白、王 成、邱树志、马智勇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引 言
  
  无线胶黏订工艺是目前书刊装订的常用黏接方法,它是利用胶黏剂使书芯订联和成册的。用该工艺加工的书刊外观平整,省工省料,加工速度快,适合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需要;可以加工各种不同的开本书刊本册;不仅适用于平装,也适用于精装书籍黏接。胶黏装订工艺以其装订质量好,加工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近年来在我国迅速推广应用,已基本替代铁丝平订工艺。
  无线胶黏订工艺在我国推广时间不长,由于装订用热熔胶生产厂家缺少相应的行业标准或规范,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而使用热熔胶的用户又不甚了解热熔胶的使用条件和质量要求,加之使用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时常造成胶黏装订的书刊出现散页、脱页、脆裂、书背变形 、空泡、岗线、封面黏结不牢等质量问题。据统计,在近几年我国书刊印装质量监督检测中发现,印后装订质量问题占全部印装质量问题的65%,而其中的无线胶黏订质量问题又占其中的80%。因此非常有必要制定相应的书刊装订用热熔胶使用的行业标准,以进一步完善胶黏装订工艺的行业标准。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印刷、装订行业提供书刊装订用热熔胶的使用质量要求并推荐一般企业能够采用的检测方法,以利于市场竞争,并保证使用热熔胶装订的书刊质量达到相应的行业标准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胶黏装订书刊的质量除了与所选择的热熔胶本身的质量有关外,还与工作环境、纸张的材质和特性、装订设备的调整状态、加工过程的工艺条件等诸多因素直接相关。要确保胶订书刊的质量,除选择适当性能规格的热熔胶外,还应注重对环境、原材料、设备和工艺条件的控制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书刊装订用EVA型热熔胶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

CY / T XX - 200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书刊装订使用的EVA型热熔胶(以下简称热熔胶)术语、技术要求、使用条件要求和测试
  方法;
  本标准不适用于书刊装订用途之外的热熔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CY / T XX - 2005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332 - 1994 热熔胶黏剂软化点的测定 环球法
  GB/T 2794 - 1995 胶黏剂黏度的测定
  GB/T 16998 - 1997 热熔胶黏剂热稳定性测定
  GB/T 528 - 1998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 15256 - 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
  GB/T 531 - 1999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在给出术语定义的同时,也给出计量单位,定义中无量纲的单位为1。
  3.1 脆性温度 brittleness temperature
  在规定条件下使一定数量的试样不产生破坏的最低温度。以摄氏温度表示(℃)。
  3.2 抗拉强度 tensile strength
  将试样拉伸至断裂过程的最大拉伸应力。以兆帕表示(MPa)。
  3.3 黏度 viscosity
  在应力下材料阻止流动的性能。以帕斯卡秒表示(Pa·s)。
  3.4 黏合强度 adhesion strength
  使试样或产品的黏接部件的黏接界面分离所需的力。以牛顿每米表示(N/cm)。
  3.5 断裂伸长率 elongation at break
  试样在拉断时的位移值与原长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
  3.6 热稳定性 thermal stability
  试样在特定加热条件下,加热期间内一定时间间隔的粘度和其它现象的变化。
  3.7 软化点 softening point
  把确定质量的钢球置于填满试样的金属环上,在规定的升温条件下,钢球进入试样,从一定的高度下
  落,当钢球触及底层金属挡板时的温度,视为软化点,以摄氏温度表示(℃)。
  
  4 热熔胶使用要求
  
  4.1 热熔胶技术要求
  热熔胶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视为热熔胶质量不合格。
  4.1.1 热熔胶技术要点
   表1 装订用热熔胶技术指标及要求 指标名称 背胶 边胶 生产批号 非涂布纸 涂布纸 软化点 ℃ 82 >69 抗拉强度MPa >4 >5 >3 断裂延伸率 % >300 >500 >200 熔融黏度
180℃ Pa·s 4.5~6.0 5.0~6.5 1.5~4.0 热稳定性
180℃,24h 黏度变化量小于 0.5 Pa·s ,外观无明显变化。 脆性温度 ℃ < 0
  4.1.2 热熔胶包装标识
  热熔胶的外包装袋上应注明该产品型号,批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保存期限。
  4.2 胶粘订机械要求
  本标准中的胶粘订机械要求是最低机械要求,低于该要求的机械将存在对装订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
  4.2.1 无线胶粘订机械应有背胶断胶装置。
  4.2.2 无线胶粘订机械应有确保所开槽内无浮动纸毛屑的装置。
  4.3 胶粘订工艺要求
  本标准中的胶粘订工艺要求是最低要求,低于该要求将存在对装订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
  4.3.1 书帖折缝不跑空。
  4.3.2 折后书帖必须撞齐、捆平。
  4.3.3 单机使用时,书册应浆背、分本。
  4.3.4 书帖进入书夹内,应保证书册平齐,无缩帖,歪斜。
  4.3.5 铣背深度1.5-2.0mm,拉槽深度1.5mm±0.5mm,拉槽间距5.0mm-7.0mm。
  4.3.6 书背涂胶均匀一致。
  4.3.7 侧胶宽度3.0-7.0mm。
  4.3.8 使用120克以上纸张作封面需压痕。
  4.3.9 涂料纸与非涂料纸选用不同的胶粘剂,混合纸张选用胶粘剂的原则是就高不就低。
  4.4 胶粘订环境要求
  本标准中的环境要求是保证胶粘订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低于该要求将存在对装订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
  4.4.1 胶粘订车间温度应该恒定,一般应在17℃-30℃,最好保持在25℃±3℃的范围内。
  4.4.2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