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中旬,上海RFID(无线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演示中心正式在上海现代物流信息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揭开面纱——这也是国内首个RFID应用展示点。
而更令外界诧异的是,由科技部牵头,包括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等13个部委的物流专家到场。据与会人士透露,13部委如此看重上海RFID演示中心,跟我国电子标签标准战略转向有关。
此前,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在北京宣布,将率先在国际物流标准领域应用RFID技术,并已制定出包装箱和集装箱方面的行业技术标准草案。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ISO的RFID标准关系全球所有进出口业务。业内专家透露,中国电子标签标准战略转向,和此技术标准出台有密切关系。
13部委专家捧场
12月寒冬的早晨,在产业园办公楼门口,一大群物流业界人士正在轻声交谈。记者发现,来自科技部、发改委、商务部、铁道部、信产部、交通部、海关总署等13个部委的物流专家悉数到场,带队者是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张智文教授,陪同的还有上海市科委主任陈克宏和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盛焕烨。
陈克宏告诉记者,国家13个部委的物流专家此次齐聚上海,正是为了考察即将揭幕的上海RFID演示中心。
据介绍,上海RFID演示中心由上海市科委牵头,由包括上海交通大学、SAP中国研究院、Auto-ID(自动识别技术)中国工作组等产、学、研联盟机构共同创建。“作为全国首家RFID应用展示点,演示中心旨在向国内企业介绍RFID技术在供应链及商业领域的最前沿应用。”陈克宏说。
陈克宏还透露,演示中心的建设将分段进行。当前,中心将着重利用RFID技术进行协同商务流程的改进,并演示RFID对传统商务流程的影响;此外,还将介绍RFID技术在零售端的应用,包括零售店及分销中心的业务。因而,这个演示中心还有一个雅号叫“未来商店”。
记者看到,这家占地不到50平方米的“未来商店”十分粗糙,所展示的技术跟应用也都不过还是雏形,远不到实际推广的地步。
但参与研发的SAP中国研究院院长芮祥麟告诉记者:“在不久的将来,RFID将改变业务流程,特别是供应链管理,将带来新的业务模式。因此,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中国,一定要在推进和实施RFID技术和制定标准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芮祥麟透露,除了人们所熟知的ERP软件外,SAP在RFID技术上的投入已经有6年,目前在全球同样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RFID标准难产
与会专家推测,上海RFID演示中心在此时匆忙揭幕,而且13个部委的物流专家齐齐捧场,可能跟不久前“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被叫停有关。
记者从中国物流编码中心获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高新技术部日前突然发布了一则名为《关于暂停“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工作的通知》,暂停“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的相关工作。其理由是目前电子标签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机构之间工作重复,为保证电子标签技术和管理规范有序,确保正在制定中的相关标准之间协调一致,要待重新整合后再开展工作。
这意味着,怀胎不足十月的“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意外难产,留给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只有无尽的疑惑和揣测。而按照原计划,我国自主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应在今年年底诞生。
“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成立于2004年2月,目的是负责起草、制定中国有关“电子标签”国家标准,使其既具有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又和目前国际的相关标准互通兼容,促进中国的“电子标签”发展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上海一家连锁超市的负责人大惑不解:“不到一年时间,难道中国在‘电子标签’标准上的态度就变了?”
与此同时,记者获悉,科技部联合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等信产部等13个部委召开了一个针对RFID技术的内部会议,酝酿出台一份名为《中国RFID发展策略白皮书》的报告。
至于这份《中国RFID发展策略白皮书》,是否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中国标准,现在尚不得而知。
张智文教授的解释是非常隐讳:“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因为其他国家的RFID标准也都还处在初级阶段,并不成熟。同时,我们关注的是RFID对国民整个日常生活的改变,而不仅仅局限于物流零售。比如,RFID在智能身份证上的应用就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