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标签(RFID)技术应用与标准制定

   2011-06-04 58
核心提示:  今年初,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要求今后所有进口药品必须加贴电子标签,这项规定再次引起各方对电子标签应用的密切关注。

  今年初,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要求今后所有进口药品必须加贴电子标签,这项规定再次引起各方对电子标签应用的密切关注。有专家认为,今天电子标签在全球的影响,很类似于几年前移动通讯的兴起。如今,关于第三代通讯技术标准的竞争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制定未来通讯发展战略的焦点。因此,在电子标签技术标准尚处于起步阶段之际,加快我国电子标签标准制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电子标签(RFID)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物品自动识别技术。当每件产品制造完成时,给它赋予惟一信息的电子标签,就好比为这件产品贴上一个“胎记”,使它不管流通到哪里,人们都能够通过识别器(或称读写器)随时获得这件产品的相关信息。有关专家介绍,从技术层面上说,电子标签的芯片日趋微型化,可以在面积只有1 50平方微米的超微型电子标签芯片中记录某件商品的信息。开发芯片的成本也在逐步降低,美国德州仪器厂(TI)、荷兰飞利浦公司(Plilips) 在1998年就宣布开发出了廉价的非接触感应微型芯片,美国Aliens公司宣称其微型芯片的制造成本可降至5美分甚至更低。从应用角度看,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其电子标签在汽车防盗、工厂装配流水线、物品跟踪、航空行李分拣、电子票证、动物管理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微电子产业、互联网和无线通讯的产业的发展,电子标签(RFID)技术正在展现出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年,全球电子标签总销售量以年平均25%的比例快速增长着。

  电子标签应用步伐加快,还可以从这样几个数据得到印证。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公司要求该公司前100 位供应商从2005年开始采用电子标签技术,实现对所提供商品的快速自动识别。麦德龙公司也提出面向零售业的电子标签的应用计划。这些计划要求数以亿计的商品配备电子标签,并能在供应链的任何地方被实时跟踪。另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全球的70%零售商会在2005年底开始电子标签项目的展开;75%以上的制造商预期在2006年以前完成并试运行电子标签。

  另据了解,我国的电子标签应用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在物品防伪、危险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紧迫要求,在国家质检总局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下,电子标签技术已经在上述领域中得到一些应用。另有消息称,上海提出在2010年举办的世博会将全面引入电子标签技术,应用到安全监控、票务管理以及展品识别等系统。

  据有关专家介绍,电子标签技术和应用领域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仅有一些行业标准。为了适应电子标签对单个物品在供应链上的识别和管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和产品电子编码( EPC)标准。在国内,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导致各生产厂家均依据自身的判断,自主开发,造成市场上产品千差万别,主要表现在电子 标签卡容量、信息格式、存储命令、命令代码、能量接口、天线、通讯协议及通讯频率等方面不一致,其结果就是不同类型的产品间不能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和传递,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基于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下达了与电子标签有关的五项国家标准的制定计划。在今年2月25日召开的“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成立会议上,工作组组长王立建表示,加快我国电子标签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保护我国电子标签应用的自主知识产权,促进我国物流业和微电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据了解,ISO/IEC针对物品管理的不同要求,正在抓紧制定各个不同频率的物品自动识别(AIDC) 通讯接口参数标准,该标准共分“标准的参数定义”等7个部分。专家认为,当前,我国亟须确定超高频率段电子标签频率的分配,并尽快研究我国产品与服务代码(NPC)国家标准与EPC的技术兼容问题。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对900 MHz频段分配各有不同,如美国标准为915MHz,欧洲为860MHz,日本为950MHz。而由于我国900 MHz频段已被用于移动通讯,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还未就该频段 RFID的频率分配问题作出定论。另外,EPC的编码结构由一个引导标识和三组数据组成,引导标识确定了EPC的不同版本号和引导标识后的各组数据的长度,为以后的不同应用和扩展提供基础。目前NPC的格式有 96位和64位两种类型。我国产品与服务代码(NPC)按GB18937 定义,NPC 为十三位(十进制)编码,加一个校验码,共十四位。日前召开的“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提出,根据国家标准委下达计划,当前电子标签应制定的标准范围包括“通用技术规范”、“不同频率标签RFID通讯接口参数”、“电子标签应用标准(涉及动物标签、防伪标签、产品标签)”和“RFID读写器”等。如“通用技术规范 ”将参照ISO /IEC15693和ISO/IEC18000,对RFID标签通用技术、术语、参数作出定义,并针对不同频段RFID标签,对其通信协议、指令、防冲突处理等作出规定。

  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俞军指出,电子标签技术正酝酿形成巨大的产业链,包括标准的制定、芯片设计、标签的封装(含天线设计)、识别系统(读卡机具)设计和制造、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软件平台以及广泛的应用开发。当务之急是建立中国自己的标准,改变以往我们在标准上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这也是避免国内的市场应用和技术开发的混 乱局面,有助于形成合力增强竞争力。他认为,未来RFID技术的最大市场将在中国,我国完全应该拥有自己的标准,使中国成为国际RFID标准的第四股力量。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