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2011-05-26 357

凹版印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出现刮刀线或油墨线。原因有:刮刀磨损或刮刀上粘有脏物;油墨中混入杂质;油墨细度不够;印刷版打磨不好,过于粗糙;油墨黏度太高。处理办法:

a)如果刮刀线是随着刮刀的左右摆动而有规律的左右移动,则可判定是刮墨刀磨损或刮墨刀上粘有脏物,可用竹签在起刀线的部位将脏物清除;如是刮刀磨损,则应立即打磨刮刀或更换新刮刀。

b)在印刷中所有油墨都须过滤。尽量使用新墨。

C)油墨颗粒太粗、细度不够,易出现线条,用细度计检测油墨细度,如细度不够需更换油墨。

d)印刷版打磨不好或版面上有细小硬块,可先用细砂纸在印刷版面上来回打磨,如仍不能解决,需退铬重镀。

e)定时测量油墨黏度,保持油墨黏度的稳定,有条件的厂家可使用油墨自动黏度控制器。

2.印刷水纹。出现水纹的原因主要有:油墨的黏度太低;印刷版雕刻太深;油墨的流动性不良。处理办法:

a)适当提高油墨黏度;

b)提高印刷速度。

C)调整刮刀角度成锐角。

d)版雕刻太深无法调整的需重新制版。

e)改良油墨的流动性。

3.油墨回粘。出现印刷回粘的原因主要有:溶剂过于慢干,油墨的干燥性不良;印刷过程中收卷压力太大,印刷后叠放压力过大(特别是高温天气);冷却水温度太高,起不到冷却效果;烘干箱的温度过高,风力过大使油墨出现假干现象;ENlilil膜的非印刷面表面张力大(或双面电晕的情况),使薄膜非印刷面与油墨的亲和力大,油墨发生转移。处理办法:

a)更换为快干溶剂,使油墨充分干燥。

b)调整收卷压力,尽量放小。收卷的卷径不要太大,堆积重量要小。

c)检查印刷机的冷却水是否打开,水温是否符合要求。

d)调整烘箱温度及风力,一般在5065为宜。

e)印刷前检测薄膜的表面张力,ErJ,lilll面的表面张力要大于非印刷面,双面电晕的薄膜最好不要使用。

4Elllilll色差。出现印刷色差的原因主要有:刮墨刀的位置、角度、压力发生变化引起l7llliilJ色差;油墨黏度变化引起印刷色差;油墨色浓度的变化引起印刷色差;印刷版印到一定量后已变浅;印刷版堵版引起印刷色差;多色混合配置专色时,如果混合油墨中各颜料的比重相差较大,在印刷过程中,如油墨循环不良易发生油墨沉淀从而引起印刷色差。处理方法:

a)适当调整刮墨刀的位置、角度、压力,使印刷印刷色相基本保持一致。

b)定时测量油墨黏度,保持油墨黏度的一致,有条件的厂家可以配备油墨黏度自动控制器。

c)调整油墨的色浓度(在油墨中添加原墨或冲淡剂),保持色浓度的一致。

d)印刷版退铬重镀处理或印版重制。

e)使用印刷版清洗剂清洗版辊。

f)检查油墨的循环系统,保持油墨流动良好。

5.静电故障。塑料薄膜在印刷中由于磨擦会产生静电。静电对印刷品的质量危害较大,严重的还会引起火灾,在印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薄膜静电可引起的印刷故障主要有:在印刷图文的周围引起“胡须”状的油墨丝;实地部分印刷时会出现斑驳忧油墨转移不上,产生空白部分。薄膜静电虽不能完全消除,但在印刷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处理,避免产生静电故障。主要的处理方法如下:

a)适当提高车间内的空气湿度。

b)适当提高油墨的印刷黏度。

c)印刷溶剂中适当增加醇类、酮类溶剂的比例,但不可添加过多,否则会影响后工序的复合强度。

d)设备安装静电消除装置且要经常维护、检查。

6.印刷泛色(雾版)。刮刀未能将印版上非图文部分的油墨完全刮干净,导致油墨转移到印刷基材上的现象称之为泛色,又称雾版。引起印刷泛色的主要原因有:印刷版的精度不足、偏心、镀铬不良;刮刀压力不足、角度不适;油墨的印刷黏度过大;车间的环境湿度太大,使油墨的流动性变差;醇类溶剂添加比例过大,导致油墨溶解性不良。处理方法:    a)提高版辊的制造精度。

b)增大刮刀的压力,调节刮刀角度为6070度,两切点距离为50-60CM为宜。

c)适当降低油墨的印刷黏度。

d)调整溶剂配方,减少醇类溶剂比例,适当增加酮类溶剂的比例。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