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后墨层干燥结膜不良
(1)热风温度、风速、风量、排气量不足。对策:调整干燥装置。
(2)化学刷后墨层有干燥结膜的假象,墨层内仍含有残余溶剂。薄膜收卷后还有40℃左右的余热,适宜溶剂继续活动,加之收卷时有一定的压力,因而造成回粘的危害。对策:①化学刷后墨层要彻底干燥;②化学刷后先将薄膜松散地收放在铁丝筐内,待薄膜冷却后,检验无回粘现象时再重新收卷、分切、制袋。
七、化学品光泽淡薄
原因:油墨稀释过度。对策:控制稀释剂用量。
八、印迹边缘不光洁,底色有斑点
原因:油墨粘度过低,溶剂使用过量。
对策:添加新墨,提高粘度。
九、印层起桔皮状斑纹
原因:油墨干燥过快,浓度过淡,流平性差,触变性大,有静电,印速过慢。对策:找出原因,采取对应措施。
十、印层有刮痕
原因:导向辊擦伤,油墨中混有砂粒,刮刀不平,刮刀与印版角度不恰当。对策:对应处理。
十一、色调单薄
原因:
①油墨色彩单薄;
②色光反射差。
对策:
①调整墨性;
②表印先用白墨铺设底色,而后再按序套色。里印,层次版先套印三原色,最后铺设底色。
十二、咬色
在套印中,第二色油墨粘拉掉第一色油墨。
原因:第一色印后墨层未能彻底干燥,第二色压力又大,或机速太快,或冷热风不良,基材印刷适性差,皆会引起咬色。
对策:找出原因,采取对应措施。①加入适量的快干剂;②减慢车速;③降低压印滚筒压力;④加太冷、热风量。
十三、印件粗糙,空白点多,满版、实地有云纹,调子不丰满。
原因:
①溶剂过多;
②油墨较粗;
③油墨过稀;
④挥发过快;
⑤油墨流动性差。
对策:
①减少溶剂用量;
②更换油墨或重新研磨;
③调节油墨稀稠;
④适当加慢干溶剂;
⑤更换油墨。
除了油墨本身引起化学反应造成的堵版现象外(并不多见),其余因素归纳为五点:
①印刷中,随着溶剂的大量挥发,油墨粘度增大,在网穴内部极易干涸,如不及时清理,会导致严重堵版。
②在印刷工艺中,刮刀的位置距印刷辊远或角度不合理,版辊直径大,或版滚筒进入油墨槽的深度不够时,从干燥机吹出的热风影响到版滚筒面,易造成严重堵版。
③油墨中混入杂质。
④版滚筒网线雕刻深度(或照相凹版腐蚀深度)不适宜。
⑤印刷时,温度过高使油墨中的溶剂挥发过快,也是造成版面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