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油墨在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

   2011-05-26 92
凹版油墨在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1.糊版(埋版、堵版)

故障现象:印品图文或小字印不出来,甚至于印品上有一层墨迹,而图案模糊。

原因:①油墨干燥速度太快,使油墨干结在网纹网穴内。或者图案网穴早被干结块堵住,新墨上去不能完全复溶,成大面积堆在印品上,涂花图案文字;印刷机速度太慢,刮刀除去非图纹部分油墨后,在到达压印点前,墨已成干固态不转移。凹印网穴中的墨一般转移率为 1/ 2,也就是说还有 1/ 2留在印版上,油墨粘度大,干得快,即使辊筒再复入墨斗中,也很难全部溶解,这样反复多次,油墨转移率下降,最终变成堵版。②印版腐蚀得太残或网点不清晰。凹版是腐蚀铜面后经镀铬抛光而得的。腐蚀达不到要求,深度不够,网穴孔内壁不光滑,呈毛茸茸状态,镀铬又厚,铬块已填满网穴,抛光不好发生毛刺, 都可以促使墨层很快干固,造成堵版。油墨因保管不好而结皮,印刷中的纸块,塑料屑以及周围尘埃因静电吸附入墨中,或直接落在印版网穴中,也能造成糊版;印刷过程中停机,残留在版面上的皮膜尚未及时清理,逐渐堆积,将网点糊住;油墨流动性不良,不同种、不相溶的墨掺入,溶剂误用,油墨中真溶剂数量少了,造成复溶性差,粘度又大,不易将非图纹部分刮净,特别是网点边缘残留干结,不断扩展,清洗不及时,致使网点被埋住。

解决办法:主要是根据机器速度,即刮刀刮墨后在印压点所经历的时间,使用溶剂调节其干燥速度,尽量减缓干燥速度。按下列时间考虑。

高速单元式轮转凹印机:0.02~0.1s

中、低速轮转凹印机:0.04~0.15s

高速单张平台凹印机:0.1~0.2s

低速单张凹印机:0.5~0.6s

油墨中可调入挥发较慢的溶剂, 如沸点在120~150℃的、蒸发潜热较大的溶剂;当油墨干燥速度较快时,可适当提高印刷速度。使刮除非图文部分墨后,趁网点中的墨流变尚好尚未干时即行压印;检查版子腐蚀、镀铬、抛光的质量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在其他条件都认为合适的情况下,发生糊版,擦洗一次后,如果不久又发生糊版,并从图文上可以看到层次不协调,则可认定为印版所造成,这时,要重新制版;检查吹风、加热装置,是否因方向变动,吹到了版面上。若是则要立即纠正;对墨中混入的渣子、版上的异物要及时清除,对有循环泵的印刷设置,可在出口置120目的钢丝网过滤之;油墨粘度应根据速度愈快、需要粘度愈低的原则,进行调整。但也要防止矫枉过正。一般凹印油墨粘度掌握在19~ 25s/25℃(4号粘度杯)范围即可。

为了保证油墨复溶性,应根据油墨制造厂的意见,保证或增加该墨中的真溶剂量。同时,不同溶剂类型、不同用途的油墨不要互掺,防止树脂析出,丧失墨性。

2.咬色

故障现象:在卫星式轮转凹印机或单元组合式轮转凹印机上进行套色印刷中,特别是印刷聚烯烃薄膜时,第二色油墨将前一色印刷的墨迹粘拉掉了。

原因:由于前一色的油墨彻干性慢了,或对被印体粘附性不强,而后一色(即第二色附着性太大、印刷压力太大或油墨中树脂量太少,都可以将前一色印迹咬掉;印刷速度太快,前一色未干,经受不了第二色的分裂力,同时,印刷时吹风没有集中在图案上或风量小了,调整时,在第一色中,慢干成分的溶剂太多,使前一色不能按要求粘附、干燥而受第二色的粘拉破坏。

解决办法:针对前一色,应该加快干燥性,加入低沸点溶剂;减慢速度;增加树脂量,加入带树脂的调墨液,不要用纯溶剂;给风管堵塞部分疏通,使风集中吹过印刷图案的表面;因粘度大而调整时,慢干成分太多了,则应以原墨补救。

针对第二色,应调整版辊与压印辊的距离以减少压力;第二色的粘度应比第一色稍小一些。

同步减慢速度。若系前一色对被印刷体附粘不牢,则应检查对薄膜的处理是否在38dy/cm以上,否则应重新处理,或在油墨中加入含树脂的溶液,如冲淡剂。

3.粘脏(粘页)

故障现象:在卷筒(纸,塑料或箔)印刷后,收卷收集(堆,卷)中,印品图案的一部分或全部图影粘贴在相附的印张背面,也叫粘贴或反印;一种是在收成卷堆放过程中,印品互相粘在一起,印迹沾背造成废品,也叫堆积污脏。不管是印刷中,还是印刷完成堆放中,都叫收卷粘连。

原因:主要是油墨的残余粘性所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谴罅康牟辛羧芗恋拇嬖冢?庵秩芗镣??歉叻械愕模?∷⒐?讨校?灰谆臃⒊鋈ィ?∷⑵肥站硎保?湍?惺髦?刮茨?蹋?佣???杏嗾承浴?br>
另外,许多材料中含增塑剂比较多,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膨润油墨中的树脂从而造成粘脏。

解决方法;提高油墨的初干性和彻干性,加强吹风和热量,使墨膜干燥彻底,在收卷部分增加冷却装置,收卷时张力不要过大。

4. 附着力差

故障现象:在印刷聚烯烃薄膜时,印迹干燥后,墨膜摩擦、揉搓和用透明胶带粘拉即脱落或部分脱落。

原因:错用不是印刷薄膜的油墨;聚烯烃表面处理度没有达到;加热不当;墨膜未干彻底或加热不够。

解决方法:

①在使用油墨时,坚持油墨专用、 异类不掺的原则。

②可自配达因水,检查薄膜的表面处理度(达因水配比见附表一)。

③印刷对象,尤其是吸湿性大的材料保管环境不应潮湿;印刷时,要根据当时的温、湿度来调配稀释剂。

5.白化

故障现象:溶剂型的凹版油墨和橡皮凸版油墨的墨膜表面干燥时,空气中的水分渗进墨膜中,使表面产生发白。此时印品无光泽、颜色不鲜艳,似有一层雾。

原因:由于温度比较高,相对湿度比较大,而使溶剂严重失调。

解决方法:调入对比油墨树脂,沸点较高的、完全溶解树脂的真溶剂,使油墨延缓干性。

加强热力是很重要的,保持到干燥完全,在调整粘度时,注意补充足够的真溶剂,使油墨中的树脂始终保持在充分溶解状态。

6.水化

故障现象:油墨中溶剂成分发生变化,使稀的油墨产生增粘、树脂析出、胶凝化、浓度减小、转移不良、糊版等毛病,特别是图案小,墨量少的部分。

原因:由于长时间印刷,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墨中,或现场有水不慎进入油墨中。

解决方法;用新墨替换旧墨;调配用中等挥发性溶剂,延缓干性;检查吹风,不要对着滚筒。

7.针孔

故障现象:印品上出现微小的小孔,特别是较大面积的实地图案上最明显。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