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质量问题---高光小网点缺失

   2011-05-26 49

    高光小网点缺失     凹印的高光小网点缺失是采用电子雕刻凹版之后经常碰到的问题。这个问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小网点部分的油墨干涸在网穴底部,无法转移到薄膜上;另一种是在印刷平滑度不太好的纸张时,高光区的小网点转移不良造成网点缺损,俗称小白点。

 

    对于前一种由于凹版堵版造成的小网点缺失,常用的解决办法是在油墨内添加慢干剂,或定时用溶剂清刷版辊网穴,不使油墨干涸其中。慢干剂的作用是阻滞和溶解网穴底部的油墨,以保证网穴底部不积墨,印版不堵版。

    对于后一种小网点缺失,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静电吸墨装置中胶辊所携带的静电场,把油墨从网穴中吸出来,通过压力转移到印刷基材上。从理论上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且同凹印油墨转印原理也相吻合。凹印的转印特点是用一定硬度的胶辊在压力的作用下将网穴中的油墨吸出来,转移到薄膜或纸张上,转印过程牵涉到3个因素,即橡胶辊的硬度、所施加压力的大小和转印材料的平整度。

    以薄膜印刷为例,除了用流延法生产的压纹膜外,一般的薄膜表面都是很平整的,如BOPP、BOPET、BOPA等。在印刷薄膜时,胶辊的硬度要略微高些,但压力不能太大,否则薄膜通过压印部位时会打皱。由于薄膜是平整的,胶辊包裹着薄膜在一定压力下能够把网穴中的油墨吸上来,转印比较容易。若胶辊略软,压力又较大,虽然吸墨作用很好,但由于凹印机传动中版辊是主传动,胶辊是被动的,胶辊软而压力大对主轴传动来说起到的是阻尼的作用,换言之会损耗机械传动的同步,影响到卷料的张力。

    在印刷纸张时,尤其是较厚的卡纸时,为了纸张的顺利传递需要胶辊的硬度高一些,压力大一些,以便将机械同步速度的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然后通过版辊直径递增的方法来加以补偿。胶辊硬度增高,会影响到对网穴中油墨的吸力,尤其在印刷平滑度不太好的纸张时,就有可能无法把网穴中的油墨完全吸出,造成高光小网点缺损(即小白点)。因此凹印要选择平滑度好、利于油墨转移的纸张,其实就是对纸张填料和表面涂层的选择,这必然会增加纸张成本。

    静电吸墨装置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

在胶辊方面上,为了传动的稳定,静电吸墨装置采用较高硬度的橡胶。在压力方面,为了能把*中的油墨吸出来,采用了能产生静电场的胶辊,使胶辊透过纸张把网穴中的油墨吸附上来,而不必增大压力。实践证明,静电吸墨是有效的,但不是万能的,配置静电吸墨装置的凹印机能够改善纸张印刷时的小网点缺损,但不能彻底消除这个弊病,因此凹印仍然必须选择纸张。这是因为油墨在静电场作用下的顺利转移,除了前述的三大因素外,还有一个大家一般会忽视的因素,即网穴的光滑性,油墨只有在网穴光滑的情况下才能被顺利吸出,若网穴内部高低不平,处处对油墨起黏滞作用,即使有静电场的吸附仍然不可能被完全吸走。凹印制版过程中对网穴光洁度的控制还有缺陷,常用的方法是在电雕过程中用刮刀去掉电雕时的毛刺,但对于使用110°~130°电雕针所刻出的倒棱锥体网穴的凹凸内部却是无能为力的,换言之,对油墨在倒棱锥体网穴内部的滞留是无能为力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