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电晕机本身来说,电晕机功率大,产生的载流子多,被处理材料表面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电晕机频率提高,处理效果变好。放电极的放电间隙减小,在同样功率的情况下,生产的载流子增加,处理效果变好。但当放电间隙太小时,放电架制造成本上升,塑料薄膜易擦到温度很高的放电极,烫坏塑料薄膜表面。因此,放电间隙以1.5mm为最佳。薄膜生产线速度提高,薄膜表面在放电区域时间缩短,处理效果下降。因此生产线速度提高,电晕处理机的功率必须增加,电晕处理所需功率与生产线速率成正比的关系。
1、温度的影响
塑料薄膜温度高时,电晕处理效果好。这是因为温度高时,化学反应的速度快,反应的程度也大。因此,电晕处理的放电架安装在膜定型设备后面,在薄膜温度还没有完全降下时电晕处理。
2、环境湿度的影响
环境湿度对电晕处理也有影响,环境湿度低时,处理效果好;湿度高时,处理效果变差。因此,在湿度较大时,应增加排风量,把电极附近的湿气排出。
3、薄膜厚度的影响
塑料薄膜的厚度对电晕处理的效果有影响,膜的厚度增加,电晕处理的功率也增加。
4、材料的影响
材料对电晕处理的影响比较大,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不同的材料处理效果不同。CPP流延膜比聚乙烯薄膜就需要更大的能量才能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因此,在宽度、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要求CPP流涎机配置电晕处理机功率较大。
5、高聚物密度的影响
电晕处理的效果还与高聚物的密度有关。密度增加,处理效果变差,电晕处理后的临界张力下降(最大张力)。聚合物中的添加剂,如滑爽剂、抗氧化剂、抗粉电剂等,使电晕处理变差。在薄膜成型中,这些添加剂迁移到表面形成弱界面层。
电晕处理的时效性
电晕处理后的薄膜,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其处理效果会下降。这是因为分子链的活动性和积极性中心移入薄膜的内部,使表面张力下降。在一般情况下,不管初始处理强度是多少,原料是PP还是PE ,在经过了一个多月后,大多数牌号的树脂均消退到38达因左右的表面张力值。温度对电晕处理的消退影响极大。温度越高,消退越快。根据经验,在20摄氏度以下时,流延薄膜基本都能保持38-41达因的表面张力至少一个月以上。因此,流涎薄膜应尽量在较低的温度下贮存。
不同种类、不同牌号的原材料电晕消退差异较大,主要是合成工艺和聚合单体。各种添加剂种类用量不一致,添加剂在薄膜的存放过程中容易析出到表面,形成弱界面,使表面张力降低。薄膜的厚度增加,所需添加剂也多,因此,厚的薄膜处理后的消退比薄膜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