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家塑企为食品包装保驾

   2011-06-07 75
核心提示: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表示,将指导业内企业,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和生产过程控制,推进技术进步  2006 年12 月27 日,我国塑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表示,将指导业内企业,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和生产过程控制,推进技术进步

  2006 年12 月27 日,我国塑料加工行业29 家生产企业成为首批通过国家市场准入审查,获得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市场准人生产许可证。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廖正品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国家对食品用塑料包装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塑料加工行业来说,是一项重大举措。食品包装、容器、工具等产品对食品安全影响重大,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不仅加速净化塑料加工行业的竞争环境,把不合格产品挡在市场之外,同时也进一步促使业内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塑料食品包装的法律法规,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更加重视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和生产过程控制以及产品出厂检验等监控环节,切实有效提高国内塑料行业的整体质量和技术水平。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将对行业内企业进行指导,使企业尽早通过市场准入。

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司长邬建平表示,与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首先要立足于我国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多、规模小、管理差、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扶持一批优秀企业做大做强,规范一批质量不稳定的企业提高质量水平,取缔淘汰一批不具备质量保证条件的企业,打击一批专门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黑窝点。

据悉,随着我国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的广泛应用,塑料加工行业不断壮大,年产量超过800万吨,占我国包装材料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但是在2006 年有关部门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和工具等制品生产企业进行普查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具备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和条件。普查显示,我国现有3700 多家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和工具等制品生产企业中,10 人以下的小企业就有1100 多家,占企业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很多小企业设备简陋,生产过程中缺乏质量控制手段;原材料进厂不验收,产品出厂不检验;无标生产现象普遍;产品合格率低,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假冒劣质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对正规塑料加工企业的冲击很大。廖正品向记者表示,在暴利驱使下,一些小企业和小作坊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甚至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国家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在生产环节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从根本上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据了解,2006 年7 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通则》和《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正式启动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制度。首批列入“QS”强制认证的是保鲜膜、塑料桶、食品包装袋、奶瓶等与食品生产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后。企业只有通过质检部门组织的质量保证能力和生产条件审查,才可以从事与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其产品才可以供食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否则将被依法查处。截至目前,首批通过市场准入,取得生产许可证的29家企业,均是在塑料加工行业内较有影响力的优秀企业。此次申请准入的产品共有97 个,覆盖了本次实施准入的全部39 个产品品种。

邬建平表示,从2007 年8 月底开始,国家将对此次列入准入范围的产品进行无证查处。介时,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可以正常生产;已提出审查申请但正在审查过程中还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在产品上标明“试制品”,并将产品批批送至指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方可出厂销售;尚未提出审查申请的企业,不得生产。同时,根据规定,食品用塑料包装生产企业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使用,不得使用回收料制作食品包装物;使用新型的增塑剂、稳定剂时必须报批,批准后才能使用;所有食品包装企业必须使用获得食品包装许可证的产品作为本企业的包装物。据透露,此次启动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后,国家还将逐步对纸、金属、玻璃、陶瓷等各类材质的包装、容器等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转载自:消费日报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