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去年的中国包装市场,最受关注的大概是食品包装标准的问题了。从PVC保鲜膜事件到一次性餐盒,均曾在整个包装市场掀起一场食品包装安全的风暴。而天津市查出易拉罐二次使用的事件,又一次暴露出食品包装标准缺失的问题。
二次包装欠缺标准
2005年11月中旬,天津市卫生执法部门在蓟县一家批发站查获了近1600箱使用仅经过简单处理即重新用于生产的废旧易拉罐重装的杏仁露。由于经销商认为国家没有明令禁止回收利用易拉罐,不服当局裁决,所以天津市卫生局向国家卫生部请示。根据媒体报导,国家卫生部在近日已对此作出回覆,当中明确表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回收的废旧金属易拉罐灌装食品饮料进行销售。
在国家卫生部明确指示后,事件可说暂告一段落,但之前对易拉罐二次利用缺乏专门的法规,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国家卫生部这次表态也又一次反映出中国关于食品包装法规的缺失——由于中国食品包装一直执行的是食品卫生法,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因此出现很多企业钻政策空子。
标准完善应全面考虑
可幸的是,相关的一些包装标准即将实施,如罐头包装食品标准,PVC保鲜膜进出口将实现强制检测等,可见中国当局有决心不断完善相关标准。
但是,标准的制定,甚至检测指标的设立,并不是简单做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就可以决定,而是需要从产品本身的性能、材料的组成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分析,同时结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同样,食品包装标准的完善,需要相关包装技术方面的专家、食品方面的专家与制定政策的专家共同合作,才能制定出真正切实可行的标准,实现行业的规范发展。
信息来源:雅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