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包装安全 构筑社会健康消费

   2011-06-07 71
核心提示: “包装也会成为‘健康杀手’?没注意到,真没注意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包装杀手”,不少消费者都坦承自己忽略了食品包装袋


 “包装也会成为‘健康杀手’?没注意到,真没注意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包装杀手”,不少消费者都坦承自己忽略了食品包装袋的“安全”问题。一些消费者说,他们平时也很注意食品的卫生,认为只要包装好的食物就没有问题,是干净卫生的就放心购买,却没有留意到包装也会出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认为,即使是包装有问题,对食物的影响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所以自己也就没有放在心上。(食品包装:一个没被看穿的"健康杀手")

事件之一:餐具风波>>

  我国每年使用的一次性餐盒超过120亿个,平均每人用掉近10个。而来自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抽查结果显示,一次性餐盒合格率在40%至50%之间,这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添加工业碳酸钙、废旧塑料和工业石腊,造成餐盒的蒸发残渣不合格、重金属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最高的超过了160倍。该中心检测人员介绍说,食用这种工业碳酸钙容易形成胆结石、肾结石,工业碳酸钙含有大量含铅重金属,对人体的消化道、神经系统有很大危害,而废旧塑料、工业石腊所含的苯、多环芳烃等多种有害物质,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也会造成伤害。( 一次性塑料餐具近50%不合格)

事件之二:保鲜膜风波>>

  在上个月的“PVC保鲜膜致癌风波”中,也曾出现质检总局与卫生部两大部门“打架”的情况———先是卫生部明确表态,“我国的保鲜膜生产标准没有过时,按照国标生产的PVC保鲜膜对人体无害”,紧接着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对进口和国产食品保鲜膜的专项检查结果,证实部分PVC保鲜膜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聚氯乙烯其中有氯,这是有毒的。PVC食品保鲜膜主要有两个方面对人造成危害:氯乙烯单体含量高,会挥发出来;PVC保鲜膜用的增塑剂主要成分是乙基己基胺(DEHA)。这种物质容易析出,随着食物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致癌作用,特别是造成内分泌、荷尔蒙的紊乱,所以对人体造成比较大的危害。”国家塑料制品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翁云宣告诉记者。


事件之三:食品包装袋苯超标>>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调查显示,食品的包装袋目前有近五成存在苯残留等问题。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副主任董金狮指出,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起草食品包装材料的强制性认证标准,预计明年将开始执行,所有食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都必须执行这个强制性的标准。目前国家关于苯残留的标准只是推荐性标准,而不是强制性的。从今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起草食品包装材料的强制性认证标准,预计明年将开始执行。董金狮说,所有的食品包装材料企业,包括纸制品、塑料制品、复合包装、玻璃、金属、陶瓷等企业,都必须执行这个强制性的标准。(怪味食品包装袋苯超标致癌)

食品包装现状>>

  目前我国食品的包装以塑料袋为主,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危及消费者健康。据了解,食品包装塑料袋种类繁多,其中聚氯乙烯是有毒的品种,虽然聚氯乙烯树脂本身无毒性,但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增塑剂,产生了毒性。此外,有些塑料制品中加入稳定剂,而这些稳定剂主要是硬脂酸铅,其中的铅盐极易析出,一旦吸入人体就会造成积蓄性铅中毒,从而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食品包装(膜)抽查结果表明,除一般的塑料袋外,专用的食品包装袋抽检不合格率高达15%。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卫生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及产品物理机械性能差。在食品包装中,塑料薄膜、纸、金属等包装材料所占的比例大,占总成分的70%,粘合剂占10%;在包装印刷时,油墨及其他物质则占20%。依据传统工艺制造出来的食品包装物不可避免地掺杂苯、甲苯等有害物质的溶剂,虽然其中绝大多数都在制造过程中挥发出去,但少量溶剂会残留在复合膜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膜表面渗透入食品中,使之变质、变味。(……)

相关事件>>

  专家认为应对食品包装安全实行强制标准
  印刷油墨不合格,食品包装安全有隐患
  北京提高大学生对食品包装安全卫生意识
  辽宁沈阳加强食品包装安全监督
  中国实施食品包装安全环保认证
  食品包装安全隐患引发行业关注
  儿童食品包装安全隐患引人关注
  保健食品包装安全性需提高

  在食品包装的功能中,首先是保护食品,即卫生安全功能,食品包装的卫生安全,主要表现为:包装材料、涂料、油墨等不向食品释放有害物质,并且不与食品中的成分起化学反映;包装过程中不对食品造成污染等。例如,食品包装的渗漏,主要是工人在制造包装过程中,由于过失导致的小孔;包装物的折叠、弯曲、变形产生的破裂;不正确的封口;纸包装容器的粘胶层中的封口;塑料包装封口的不完整;金属包装中的接缝;在两个不良连接包装部分的空腔;起皱的纤维板中的凹槽。另外,在水果和蔬菜等产品的大批包装中,由于龃齿动物及昆虫的进攻,会导致包装食品的损坏。食品卫生安全还依赖于食品本身的自然状态和包装的种类,包括食品本身的变质,正确的食品包装不但应该保护食品的质量,而且还应该提醒消费者注意包装的保质期,因此食品包装设计是基于卫生安全上的整体策划。

  我国食品包装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保鲜膜事件”再次暴露了我国相关标准制订出台工作的滞后(消费者关注保鲜膜安全 卫生部赶制保鲜膜标准)。摆在我们面前问题是,“国际惯例”是接轨还是打破,我想,最为重要是要以符合国情为出发点,要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到有破有接。对符合中国国情,百姓满意拥护的,要主动接轨;反之,要勇于打破“国际惯例”。

说到底,类似频频发生的日用消费品安全问题,考验着一个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智慧。国外食品标准通行的国际惯例给我们提了个醒:这就是国内安全标准的缺失如何尽早弥补?相关检测技术如何尽快提高和跟进?与百姓生命健康休戚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安全体系的构建如何更科学、更完善?类似问题无疑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PVC保鲜膜标准为何不与国际接轨)

国外对食品包装安全动态>>

  在欧美,软包装的粘合剂已经逐渐转向水性或者无溶剂产品,而醇溶油墨取代甲苯油墨也在欧美、韩国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在相应的法规方面,美国以及欧盟都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用于食品或药品包装的粘合剂和油墨类型,只要是法规中没有提到的化学品,一律禁用。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