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淀粉或凝胶制成的糯米纸类;另一种是塑料。利用糯米纸包装食品虽然可食,但强度差,遇水受潮易破坏溶解,难以满足需要。用塑料包装食品虽然强度大,但废弃的塑料难以分解,造成环境污染。为了适应环保的需求,最近出现了新型的食品包装——零度包装,其材料为一种可食性薄膜,它具有特殊的三维结构,强度大不易破损。
可食性包装薄膜是由多糖类物质合成的,无毒副作用。既可食又不影响食感。该多糖类物质主要是葡甘露聚糖,它吸水后可膨胀100倍,高弹性、高黏度、耐热、防水、防潮,食后既可消除饥饿,又不被人体吸收。可食性薄膜既可制成溶于水的薄膜,也可以制成溶于温水而不溶于冷水的薄膜,还可以制成耐热、可塑封的薄膜。可与食品一块煮烧,方便又卫生;保鲜作用极好。用于保鲜果蔬、香肠、豆干、糕点类等,可达数月不变质,保鲜肉类也胜过当前的保鲜方法。在食用时,可以撕下这层薄吃掉,又能像塑料一样进行热封粘接,为封装提供了方便;可用食用油墨在这种薄膜上进行图案、文字等的网式印刷。
可食性薄膜原理为可食性高强度薄膜是用数种材料制成的,数种原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链式结合而成。其侧链含有乙酰基磷酸基。当它与单糖类等多羟基物质反应时,构成复杂的三维矩阵结构,特别是在有蛋白质存在时,它会促成瓜而形成更复杂之化合物。这种复杂的三维结构使薄膜具有高强度,耐热性及可热封等特性。按所需原料比例不同,可得到有一定湿度之粉状体,溶于水中得到黏稠状溶液。若放置,冷冻、加热具有不可逆的凝固性能,借助于加水量来调节凝固体的物质性能。如硬质、黏弹性、耐热性等。
生产这类薄膜,可用挤压成型法或湿式铸型法制成厚度为1-1000微米之任意状薄膜。也可以用水溶液涂布或喷雾于食品上,干燥后形成薄膜。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可提高薄膜的强度和耐热性。用葡甘露聚糖等原料加水后为黏稠状溶液,用湿式铸型法制成厚度10微米之可食性薄膜。用肉、菜等调成馅,用制成之薄膜包成丸子,与其他汤料一块烧,这种丸子煮不碎,食感无异样。而不用此膜包之丸子,通常会破碎。用角叉胶等原料溶液混炼,用湿式铸成法制成20微米的可食性薄膜,作为香肠的外衣。
此薄膜有足够之强度,食时无皮膜口感,也可以撕掉这层薄膜再食用。保鲜期可达6个月,在零度时,保鲜达12个月。用葡甘露聚糖等原料,用湿式铸法制成15微米之可食性薄膜,作为食品外包装如面包类,用此薄膜,热封后,15天内与新出炉之面包外观基本一样,不霉变、不氧化、水分没有蒸发,保鲜效果也佳。葡甘露聚糖可以魔芋为原料制取。可食性薄膜还可以应用在豆制品行业,炒货行业,水果类,肉食行业,不污染环境,无毒无副作用,可食又不影响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