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误区论

   2011-06-06 83
核心提示: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包装设计中存在的几种误区,提出在精简包装之后保持包装附加价值的有效途径,并强调了设计师的职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包装设计中存在的几种误区,提出在精简包装之后保持包装附加价值的有效途径,并强调了设计师的职业伦理和道德观念。

  关键词:包装误区产品附加值绿色设计
  
  包装广泛用于生活、生产中。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食物的储存与携带,采用树叶、贝壳、竹筒、葫芦等自然材料来包装食物,其目的性就很明确:保护、储存和移动食物或物品,这就是最原始的包装。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现今某些包装设计已变成了一种“爆”装设计。商品包装的附加价值被“发挥”得过头,形成了包装的变异,这种现象造成了人类资源的极大浪费。调查表明,我国人年均消费包装物为三十多公斤,虽然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消费量还相差很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导致年包装消耗量的绝对数量是相当大的,并且还在以每年一百六十多万吨的速度增长。生产包装需要耗费大量的金属、玻璃、纸张和塑料等材料,而这些包装品用完后大半都变成了垃圾。
  
  一、包装误区

  包装的目的在使商品在运输与销售时有一个与其内容相符的外壳,要求包装既要有良好的技术设计以保护和表征产品的完整品质,又要有良好的视觉设计效果以确保商品的顺利销售。当商品开始投入使用时包装的使命便告完结。但目前的许多包装已越来越背离现实生活的轨道,出现了大量华而不实的设计。经调查,笔者对市场上包装存在的误区分析如下:

  1. 视觉的“爆”装

  借助包装本身的吸引力和包装的质感、形象感,以达到促进销售的作用,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策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超级市场的普及,包装的促销功能更显突出,但如今的包装设计存在着视觉“爆”装的现象。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包装盲目追求视觉冲击力,图案堆砌、色彩繁杂。这种视觉“爆”装的反效应是:因过于“花哨”造成了视觉污染,使人看不到包装上所要传达的任何商品信息,反而达不到宣传和促销的作用。

  2. 材料的过度浪费

  随着包装工业的发展与现代高科技的结合,涌现出许多新型的包装材料,但有些看似高档的包装已脱离了商品的属性,在材料使用上存在着两大误区:第一,材料过分高档。就算对包装的档次有一定讲究的礼品包装,在选择材料时也要适可而止,轻装潢、重巧思。第二,材料堆砌。设计师在追求造型的形式化美感上浪费过多材料。

  3. “文化”的泛滥

  近几年包装设计中的“文化”风盛行,比如,有的包装为了追求一种后现代风格,将所谓民族的视觉符号过多地应用于包装设计之中。由于设计师对设计文化的认识不足,陷入了追逐流派和风格的形式泥淖之中。这种“文化”的过分包装,其复杂的表面装饰会对工艺有更高的要求,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这与包装的“文化”设计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4. 附加商品的过分

  “捆绑销售”造成了附加商品的“爆”装。购买千元的月饼大礼盒,不如说是购买了一套银制的刀叉食具顺便送了几块月饼。我们用功能和费用的比率来衡量一个产品的价值,增加附加商品并不会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需求,而只会增加其费用,这就使得产品价值降低,消费者负担加重,这种礼品包装对于工薪阶层人士来说无疑是奢侈品。

  5. 包装信息扭曲

  包装是消费者识别商品的主要途径,因此,包装传达的信息应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但某些商品包装上的信息存在虚假成分,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其一,包装文字信息的虚假,不能真实反映商品的性质,隐瞒或欺骗消费者。其二,包装装潢的视觉误导,比如某些商品在包装中填塞无用的硬纸壳,给人造成“量大”的错觉。这些包装信息的扭曲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烦恼甚至伤害。
  
  二、走出包装误区之路

  1. “绿色”包装设计

  走出包装误区的根本之路就是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包装设计中,其中包装材料的选择是核心问题。目前,市场上的包装材料主要是纸包装和塑料包装,以及金属包装和玻璃包装等。首先,纸是符合“绿色”概念的可降解、可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应提倡使用。其次,解决环境问题,塑料包装材料的选择亦应重视。PVDC塑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绿色”塑料包装材料,其用料量要比普通的PE膜、纸、铝箔等减少很多,从而达到了减量化包装及减少废物源的目的。另外,最新开发并有少量应用的PEN也是应提倡使用的塑料,它既容易降解亦可重复使用。此外还有许多性能特异的“绿色”塑料包装材料,如:小麦塑料、叶绿素塑料、 细菌塑料、 大豆蛋白可食性包装膜、蛋白质、脂肪酸、淀粉复合型可食性包装膜等,也都应在包装设计中提倡使用。

  再次,设计中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尽量使用单一包装材料,以便于回收和再循环。多层次结构的复合材料必须考虑易于分离,不妨碍再利用。

  2. 提高设计师的综合素质

  设计师作为包装的主要策划者和创造者,对包装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负有直接和间接的责任。

  因此,首先要提高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加强设计师对包装材料性能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培养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在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之间,设计师担任了协调合作的角色,应该努力通过自己的设计语言,来说服那些被商业利益驱动的商家,使社会各界了解并支持绿色设计。

  3. 法律手段的控制

  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建立一种健康的企业生产理念,养成一种绿色、文明的消费风尚,政府的作用是很关键的。目前,中国有关方面正在积极起草《包装法》,并且有望很快出台。《包装法》的出台将给消费者、生产厂商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福音。如果有法律的有效控制,良好的消费、生产理念就会树立,中国将走出包装误区,创造出真正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包装设计。
  

■ 朱 洁 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来源:《装饰》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