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的心理经济时代

   2011-06-06 56
核心提示:商品过度包装的现象屡见不鲜。太原包装印刷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平建议,目前除了对厂家、商家加强引导之外,国家能否出台行业规范,
商品过度包装的现象屡见不鲜。太原包装印刷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平建议,目前除了对厂家、商家加强引导之外,国家能否出台行业规范,在包装的材料、包装与商品的价值比例等方面做出规范,抑制过度包装。

  其实大可不必,所谓的过度包装是装潢性包装的一个副产品,装潢性包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阶段。

  以美国为例,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产品的规范性和高质量达到稳定阶段后,商家注意到,有些产品如果没有更快捷、更吸引人、更鲜艳的包装,就无法打开销路。有人为此提出一个全新的理念,应当以销售商品的方法,销售包装。一种包装无论怎样经济适用,无论怎样出色地起到了保护和存储产品的作用,只要起不到推销的作用,就是失败。因此,包装重要的、实际的、基本的作用,就是诱使顾客买下商品。包装革命像美国人经历的其他革命一样,来势迅猛,仅用三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即告完成。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包装工程”在美国已成为一门新专业,大企业都有自己的包装专家,小企业则要向包装工程师咨询。到六十年代,美国包装业已经成为年产值超过200亿美元的重要产业。包装不仅仅是一种新手段,使商品卖个好价钱;包装创造了新用途,开拓了新市场,因而使商品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包装业的兴起直接推动了大超市的发展。当顾客置身于超市商品的汪洋大海中,没人引路,没有明确购买目标,精美诱人的包装,刺激了顾客的“即兴购买”欲望。与其说顾客购买商品,不如说是在买包装。杜邦公司曾经做过系列调查,他们发现,主妇们在超市所购买的商品一半以上是“未经过计划”的,主妇们在27分钟内平均14次打定主意购买商品。

  如今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许多牌子的商品质量只有细微差别,甚至毫无差别,这时决定人们购买何种商品的是心理差异,包装正是利用心理差异来展示商品本身的特征。

  装潢性包装,是心理经济时代必然产物。就拿酒和月饼来说,如何刺激购买,打的就是心理战。尽管一些过度包装有欺诈和暴利之嫌,但应该相信,靠欺诈和暴利是骗不了消费者的,任何“畸形消费”都成不了主流消费。至于,“助长了送礼的不正之风”,更是不沾边,有没有包装,都是要送礼的。

  包装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人们对商品的感受,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中秋之夜,当一家人围着包装精美的月饼,一人切一小块,细细品尝时,你应该意识到,麻纸、纸绳包月饼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