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的时代性 审美意识的客观标准不是绝对永恒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具有时代的特点,或者说审美意识的客观标准决定于某一时代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产生的某种占主导地位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要为不同时代的社会实践的具体历史背景所制约。
早期的包装主要起存储和搬运的作用,因而在设计上不必考虑其外表的美观,只关心其基本的坚固程度,随着产业革命的爆发,产品Et益丰富和质量的提高,包装开始考虑美化产品的作用,其审美价值也开始显现。在不同的时代,包装都有它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设计思想产生,并引导社会潮流的发展。例如: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包装设计趋向繁琐的装饰手法,五六十年代归于简朴、雅致,在七十到九十年代包装设计富于变化,简洁明快,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包装设计更趋多样化,更加体现时尚推崇个性化设计,强调包装设计的广告效应,提高产品自身价位和知名度的设计而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商业文化的典型代表,形成了新的设计潮流。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经济的时期,市场竞争激烈,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商品包装设计水平与其相适应,人们以不再满足于包装材料结构的结实、形象的逼真的纹饰,而是希望从包装材料、包装形式、包装色彩等各个方面创造发展,看到有所启迪,开拓视野,并给消费者以精神上的满足带来新思路、新观念的产品包装。
时代富于我们一个新鲜变化的大好时光,我们要把当代的审美价值取向通过自己的独特造型语言和方法创造出好的包装设计作品,以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以强烈的时代感和美感在商品包装设计中将设计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论是功利主义崇尚简洁平实的造型设计,还是后现代主义的极端个性化造型设计,都没有忽略产品内在的功能演变。因此,随时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并适应大众社会文化、生活形态的变更,才能设计出合理而美观的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的审美功利性和传播性 包装设计是艺术与功利的统一,如果说离开了社会功利性,那么包装设计便成为了纯艺术的创作活动,不再是属于应用美术的范畴。包装设计其功利性绝非人为的设定,而是出于使用和促销的需要,是附属于商品交换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它的功利性也即实用性,完全是为了推销商品而服务的,它的最终目的并非是传达设计者的艺术情趣,而是为了帮助推出商品以诱人购买,实现商品的价值交换,终而使商家得到利润而已。既然如此,包装设计就应该准确鲜明地体现商品的基本特征,应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诱导性,真正起到它应有的营销功能。
此外,包装设计还具有其审美的传播性。在现代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好的包装设计不仅能让厂商获得丰厚的利润和效益,而且还能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应该说,商品的外表包装是商品走向市场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直接与顾客相识的首当其冲的因素,}肖费者正是通过它传达的相关文字、图形、色彩信息,直观有效地认识和把握商品品质的优劣,本身与商品性质的适合度,做出是否喜爱和购买的决策。比如四川I省宜宾五粮液集团生产的“金六福”酒,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该产品以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形成高、中、低档酒。在平面设计上五个等级的酒均以古代请柬形象为分割,向消费者传达热情邀请、美好祝愿的消费信息。在材料以及印刷工艺的采用上区分各个档次的产品,使该产品包装的和谐与特点共存、统一与区别同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配合科学的市场营销模式,使“金六福”系列酒创下了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内成为国内知名品牌的奇迹,包装设计显然功不可没。
凝聚在商品包装中的艺术设计,是通过视觉语言和造型手法对产品的功能,包装材料、工艺装潢进行形象构筑的一种创造活动。在这一创造活动中,包装成为表达产品联系消费者视觉的重要媒介。因此,独特的审美特征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包装设计也就成为企业整体营销策划的一大支柱,也是市场同类产品激烈竞争的媒介手段。包装设计者只有深刻认识到其审美特性,才能处理好艺术与功利,局部与整体,构想与实物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艺术效果和商业销售效果。
张瑞波 安阳大学美术设计系教师
信息来源: 《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