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是一知识工作

   2011-06-06 87
核心提示:-- 浩汉产品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陈文龙   网络兴起,对人类生活产生革命性的改变,也加速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当大家都在谈论知

-- 浩汉产品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陈文龙

  网络兴起,对人类生活产生革命性的改变,也加速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当大家都在谈论知识时代时,身为工业设计的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我们自己的专业,我认为设计因具有“整合,经验,对策,直觉”的特性,正如知识管理的书里对知识的描述:直觉为「浓缩的专业知识」,知识的整理主要仍然是种艺术,而不是科学;这是属于人心的领域,而非机械。好象颇吻合对我们专业某些特性上的定义!

  知识还有一种很重要的特性,便是能将资料收集,整理成信息,后转换成具有价值(Value)的决定,提案或对策;工业设计是一种能够以复杂的形式来处理复杂的事务-美学,工学,商学一堆够繁琐的信息及需求纠结一起,单就将市场的消费流行的情报与公司的策略要转换成可视化的创意,绝对就是一门“知识性(Knowledge)”的工作。在知识的架构里,知识分为两个层次:“外显性的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即可以诉诸文字传授给他人的技能与客观事实,如报告,分析,手册,操作,软件指令.另一个层次是“内显性的知识(Tacit Knowledge)”即人类拥有却无法轻易描述的技能,判断与直觉;如对策力,洞察力,Know-How.由这样的定义来看,工业设计师是“知识工作者”,而且还是需强调内显性的知识工作者(Tacit Knowledge Creator) 。

  现在计算机网络在「沟通」与「储存」有强大的能力,使得计算机成为知识工作的利器,甚至已经将知识管理的领域与数字科技画上了某种程度上的等号,因此在新的工作职场里,所有阶级的优良知识员工,都应该具备应用数字科技「硬件」的技术以及掌握其专业「软性」的特质。工业设计如何将内显性的知识藉由计算机来提升其效益与价值,作为信息收集与转换的工具,应该是必须增进的能力 ! 以知识工作的角度来看,工业设计一方面要藉由实务的操作,增进其专业技能,判断力与直觉的洞察力,另一方面则需将这些能力应用在新的科技与工具上。以美学的创作为例,当创作的接口,从透过亲手制作Mock up转变成应用计算机来直接建构3D Model时,在Monitor上工作,就同时需要将“造型美学的判断”与“建构修正的操作”这两个能力随时同步发挥互动,才能够完成建构具有真善美的3D Model! 相同于设计,美的创作当然也是一种“内显的知识”工作,意大利设计师Giugiaro曾根据实作的经验,去谈“造形面的走势与处理”在汽车设计上的观念与应用,这便是一种对如何去塑造工业美这种专业知识,所加以传递叙述的案例-将内显性的知识外显化。

  我曾在意大利的设计工作室里,发现设计人员在定义或检测复杂连续曲线与连续变化曲面是否顺畅(Smooth)时,会用一条密度较均匀的条棒(一般用ABS棒、压克力或木条),在其条棒的两端再加上另外一点以上的位置施以力量并加以固定,便可产生曲率不同变化的曲线,这样便可去检测与判定修正连续曲线的顺畅性,同样地将其贴压于要检测的曲面上,再施以两点以上的压力,也可看出其检测面是否完全密合而判定是否顺畅。依变化曲率的大小特性还可以来选择不同直径的条棒加以检测; 这Know-How在未有CAD/CAM系统前,是一种广泛为意大利工业设计室所应用的专业知识,即使到现在,它还是 ! (与后来计算机在建构线与面顺畅的方法上有些相通的道理).

  这方法让我联想到材料力学的弯矩(Bending-Moment) 。用公式可计算出梁上每一点的弯矩值,将其量化用图形绘出,可以得到最有效的梁的造型,也就是很多桥梁设计所依据的结构原理。自然界许多的生态的造型,也可用同样的观念来解释其曲率变化的原因。动物的骨架就如同悬臂梁的情形,只是受力与弯矩变化更为复杂。以马的脊椎骨为例,观察其形状的变化便可了解其承受最大张力的部位有着最高最强固的脊椎骨,因此而巧妙地产生了有机的形态曲线,这样的曲线在人类的共同视觉经验中代表了力量与某种动感的意义。

  人体的曲线也一样;运动员的小腿曲线,肥胖女子的小腿曲线,与所谓性感的小腿曲线,其间有很明显的差别。曲线的形成有其原因,在人视觉经验理这些曲线所代表的涵意更与判断本能有着直接地关连性,所以我们很容易便可以感受到结实、肥胖、轻巧、笨重、紧张、松弛、前进、后退的形态;同样的道理,拉胚成型的陶器,自然界的花朵,叶子与追求空气动力下所产生的汽车造型和圆弧形的家电,仔细观察其造型变化的走势与形态,好象都有着相似的原则与道理!

  从上面的论点,美虽然是一种共同的视觉标准,但要将其转换成一种直觉的专业知识,便需要不断的演练,比较,与洞察!实际的操作外更要透过学习,交流其它的信息与经验,才能具有创造美与价值的能力 !

  这些审美的经验当然要成为设计师的比别人更敏锐的视觉判断力,并转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亦就是看得懂外,还要能够作得出来,完成的过程当中还需不断的研判,修正而且能发展改善成更好的结果,同时在造型的范畴外,更要加入其它的因素考量;如工程的问题,市场的流行需求。对一个设计组织来说,更进一步地要去建构一个知识交流的网络系统,让具备知识的人和需要知识的人结合起来,形成知识工作的架构,透过内外知识的互动,加入不同技能,想法与价值观的人们,在刻意的结合后,激发出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因为「”创新”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想法边缘,而不是在单一的知识或是技能领域之内」。特别对工业设计的工作更应该有这样的特性!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