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的"空"艺术(上)

   2011-06-06 118
核心提示: [摘要] “空”在中国哲学中可以找到其源流,它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园林建筑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文章对书籍装帧,广告,包装,网

[摘要] “空”在中国哲学中可以找到其源流,它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园林建筑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文章对书籍装帧,广告,包装,网页设计,正负形的图形创意和简约派的创作风格等平面设计领域中空的运用进行研究,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将其转化为有意识的运用,更充分恰当的发挥它的特色。

关键词:空;版面;包装;广告;简约主义

“空”的艺术处理手法从形式上最大的作用是引入注意,给以联想。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家已经对其有深入的研究和精到的运用。在这里将这一概念引入到平面设计中,并进行研究,希望在今后的设计中能更加恰当的运用它。

1 空在中国哲学中的源流

在中国哲学中,空代表一种重要的思想。

《老子》十一章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产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里强调有和无的对立统一,有生于无,无是本,有是用。老子告诉人们,请注意那个空无的世界,人们都习惯于知道有的用处,其实有的用处是在无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有无二者之间,无才是最根本的。

道是“空”的,而中国佛学同样以“空’来标明最原本的实在。玄奘译的《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刚经》中有这样的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家的思想非常复杂,几句话难以说滴,其要旨是:一切色相的世界都是不真实的,色就是空,外在的世界是虚幻的。

在禅宗,中慧能的那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即为以空心自修。禅宗将这称为“无心法”。即存有“无念”之心,悟到了“无念”,就是得道了。禅宗的境界并不是空无所有的,永恒的寂寞并不是禅宗要表述的思想。禅是“静虑”,但并不等于死寂。

2 空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体现

2.1 空在中国绘画中的运用

水墨画之所以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形式,与这种重视“空”的美学思想有密切关系。在绘画中,论者说:“无画处皆成妙境”。以水墨画作比喻,若用水墨布满白纸的各个角落,成为一张被墨水浸透的黑纸,那与不曾落墨的白纸一样,失去画之所以为画的作用和本质。画面上笔墨构成的形象之所以能成为形象正因为形象之外的虚空、空白在起作用。同时由于形象的存在,空白处不再是白纸一张的空白,而是被赋予了各种意义,引起各种联想,成为“有意味的空间”。宗白华说:“中国画很重视空白。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剩下的空白并不填实,是海,是天空,却并不感到空。空白处更有意味。这些都说明,以虚代实,以实代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2 空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运用

说到空,还不能忘记园林中的亭子。亭子在园林中是实用的,同时又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亭子是为人的心灵所特别设立的景观,古人说:“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就是此意。因为其“空”,所以它“有”,“空”通过我们的心变成了一个蕴涵丰富的世界。园林中讲究的于无景处求景,于无声处求声,也是“空”的体现。园林中的景不仅仅在于呈现自身,它自己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勾起人们想象的空间。得景中之景,象外有象,这才是园林之大景。

(待续)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