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
塑料注射成型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注射成型机的型号、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热塑性、单螺杆、单工位、卧式塑料注射成型机(以下简称注塑机)
规范性引用文件
塑料注射成型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 ISO 780:1997)
GB/T 321—1980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GB/T 3785—1983 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T 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eqv IEC 60204-1:1992)
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12783—2000 橡胶塑料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GB/T 13306—1991 标牌
GB/T 13384—19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HG/T 3228—2001 橡胶塑料机械涂漆通用技术条件(neq ISO 2813:1978)
3 型号
表示方法按GB/T 12783—2000第5章塑料机械产品型号中表2的规定。
注:对于技术引进或三资企业的产品,允许使用原型号。
4 基本参数
4.1 规格参数---合模力(KN);
推荐按GB/T 321—1980中的优先数“R10或R20”系列中选取规格参数值。
4.2
理论注射容积、塑化能力、注射速率、注射压力等四项参数值按销售合同(协议书)或产品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
注:按设计值计算的理论注射容积不得大于参数值的105%
4.3 制造厂应向用户提供下列参数值:
a) 拉杆有效间距(水平、垂直)
b) 模具定位孔直径
c) 移动模板行程
d) 最大模厚(或最大模板开距)
e) 最小模厚
f) 电动机功率、加热功率
JB/T 7267—2004
5 要求
5.1 注塑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5.2 整机技术要求
5.2.1 注塑机必须具备手动、半自动、自动三种操作控制方式。
5.2.2 必须充分确保安全,合模部件至少设有机械、电气、液压三种联锁安全保护装置中的两种,合模力为1600KN及以上的大型注塑机,还应配置安全踏板。
5.2.3 运动部件的动作应正确、平稳、可靠。当系统油压为其额定值的25%时,不应发生爬行、卡死和明显的冲击现象(不包括调模)
5.2.4 移动模板与固定模板的模具安装面间的平行度公差按表1的规定
表1 mm
拉杆有效间距(max) 合模力为零时 合模力为最大时
表1 mm
5.2.5 液压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工作油温不超过60℃;
b) 在额定的工作压力下,应无漏油现象,渗油处数按表2的规定。
表2
5.2.6 电气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a)电气装置和主机的金属外壳应有接地装置,接地端应位于接线的位置,并标有保护接地符号或字母PE
b)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按GB/T 5226.1—1996中的20.2的规定
c)绝缘电阻按GB/T5226.1—1996中的20.3的规定
d)耐压试验按GB/T5226.1—1996中的20.4的规定
5.2.7 整机噪声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Db(A)
5.2.8 整机的外观要求
5.2.8.1 整机外观应整洁美观、颜色和谐
5.2.8.2 涂漆表面应符合HG/T 3228—2001中的3.4.5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6.1 合模力的检测
6.1.1 检测条件
a) 被测拉杆和试验块的温度为室温
b) 液压系统额定工作压力下
6.1.2 检测方法
采用应变仪测量拉杆最大应变量的方法(也允许采用精度相当的合模力测试仪进行检测)
6.1.2.1 把试验块安装在固定模板中心位置处(见图1),试验块材料,尺寸按表4规定
6.1.2.2 在每根拉杆上,按图1粘贴灵敏应变片两个以上(偶数个)
6.1.2.3 测出拉杆应变量 (在合模机构合紧状态下进行).
6.1.2.4 计算确定合模力F合(KN)
式中:
Fi——第ī根拉杆上所承受的轴向力,单位为KN
S——拉杆测试处截面积,单位为
∑——拉杆材料的弹性模量,单位为
εi——第ī根拉杆的应变量
6.2 理论注射容积的检查
理论注射容积的检查按设计值进行计算: Vc=(π/4)*D2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