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塑料产业发展正面临大考验

   2011-06-03 1340
核心提示:中国塑料产业目前正面临着一场生存与发展的大考。经过近20年的高
中国塑料产业目前正面临着一场生存与发展的大考。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难度将会不断加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塑料产业产量高增长而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中东低成本产品正蓄势待发,很快将大量涌进中国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塑料产业如何尽快实现转型?我们就此走访了业内专家和企业。

  转型是形势所迫

  据专家介绍,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塑料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潜在压力。虽然今年形势有所缓解,但是部分指标的好转并不意味着复苏已经到来。当前,塑料产业发展面临国内国际市场两方面的压力。

  在国内市场,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主任助理郭永新介绍,国内塑料生产企业约有1.88万家,但目前仍大多是生产中低端产品,国际市场上80%~90%的高端塑料产品都是国外生产的。同时,投资过热导致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今年前8个月,国内塑料制品产业虽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5亿元,同比增长28.3%,但产能利用率仅为60%,浙江、广东等地不少塑料企业停产。特别是有些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生产回升缓慢、乏力。

  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郑垲分析说,主要原因在于塑料制品企业都是加工型企业,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特别严重。多数企业将目标集中在一个狭小市场,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使生产能力缺少差异化。

  而国际市场的变化更为紧迫。2009年以来,中东地区出现了大量以天然气、乙烷为原料的乙烯产品,开始冲击中国市场。中东天然气法生产的乙烯即使加运费到中国,其成本也仅为100美元/吨左右,而国内石脑油裂解法生产的乙烯成本在530美元/吨左右。据了解,2009年中东地区将有5个新的乙烯裂解项目试运行。业内专家提醒,此5大项目投产后,中东低成本的塑料产品将跟着涌进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像悬在中国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对国产塑料原料业和塑料制品业同时产生巨大冲击。虽然国家推出了上调出口退税的措施,但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国内塑料企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而且出口企业拿到的退税优惠,往往会被国外客户分享。

  业内专家认为,与低成本乙烯一样,中东低成本的塑料产品也会使国内几乎所有塑料制品无招架之功。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迫使中国塑料产业必须尽快转型。否则,中国塑料产业将国内国际腹背受敌。市场一旦丢失,企业大批倒闭的情景还会重现。

  转型须细分市场

  在走访中,专家们普遍认为,金融危机不全是坏事,它给塑料企业转型带来了机会。从国际塑料产业发展趋势看,包装产业仍将是塑料使用的最大领域,化学建材、农用塑料、电子电器和汽车等行业紧随其后,而电子通信、汽车、建筑建材的快速发展,使塑料的开发、应用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机会有了,塑料企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技术进步,改变传统的外延扩张式发展。

  郑垲表示,大多数塑料加工企业基数小,品牌意识不强。要想与中东产品争夺市场,就必须有全球化的思考能力,促进企业的技术、工艺、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能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