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塑料包装材料的成型工艺(十)

   2011-06-03 1670
核心提示:表2-25 软质PVC薄膜生产中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表2-25 软质PVC薄膜生产中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缺  陷 产 生 原 因 解 决 办 法 薄膜表面有气泡和缩孔 ①辊隙存料太少
②辊隙存料旋转慢
③υ3/υ4太小
④辊筒表面温度过高
⑤灰尘污染辊面
⑥塑化不均匀
⑦预塑化温度过高
⑧填料比例过高
⑨辊面小孔多,太粗糙或有损伤 ①加大辊隙
②增加辊速比
③增大υ3/υ4
④辊内通冷却水降温或小辊速比
⑤清洁车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及时擦拭辊面
⑥提高塑化温度,增大辊速比
⑦降低预塑化
⑧改进配方,减少填料
⑨研磨、电镀辊筒或更换新辊筒 透明度差或有“云纹” ①二辊与三辊间存料太多
②辊筒表面温度过低或辊温和料温太低
③υ3/υ4太大
④塑化不均匀
⑤增塑剂等添加剂分布不均匀
⑥出膜处,增塑剂和润滑剂有渗出
⑦稳定剂、填料、颜料品种或配比不适当
⑧辊筒表面粗糙,损伤或污染 ①减少二辊与三辊存料
②提高辊温或物料温度
③减小υ3/υ4
④提高料温或增加
⑤改进混合、捏合条件,改用粘度低、分散性好的添加剂
⑥少用或改用相容性好的添加剂
⑦改进配方,选用合适的品种和配比
⑧清理、研磨或电镀辊面,更换新辊 力学强度差 ①辊温、料温太低
②塑化不良 ①提高辊温、料温
②改进混合、捏合、二辊炼塑条件,调整配方 表面有毛糙或有孔洞 ①料温或辊温太低
②四辊温度不均匀
③四辊近中工冷风太大
④塑化不均匀
⑤含有杂质
⑥牵引力过大
⑦填料比例高
⑧辊面粗糙或损伤 ①提高料温和辊温
②调节四辊加热湿度,减少四辊近中区风量
③调节四辊加热湿度,减少四辊近中区风量
④改进混合、密炼、塑炼条件,使充分塑化
⑤加强原料管理,注意
⑥降低料片牵引力
⑦改进配方,减少填料量
⑧研磨电镀辊面,保持辊面清洁 薄膜厚度偏差
(1)横向厚度差大(三高) ①轴交叉角度太大
②辊筒表面温度不均匀,两端过高
③增大辊中区冷风太小 ①改变位置,减小轴交叉角
②降低料温,调节辊温,降低辊中间段温度
③增大辊中区冷风 (2)边缘过厚 ①辊筒两端湿度过低
②加较辊隙太空窄
③轴交叉角度不当
④辊筒表面温度过低且不均匀
⑤边缘粘辊 ①提高辊筒两端湿度
②增大加料处辊隙
③调整轴交叉角
④提高料温或辊温,使 料温均匀
⑤清洗辊筒两端,防止 粘辊 (3)纵向厚度偏差 ①物料均匀性差
②增塑剂分散不均
③辊筒供料不均匀
④辊温不均匀
⑤压延机传动齿轮模数过大 ①改进配方,均衡加料
②改进捏合、混炼效果
③均衡加料
④改进加热系统,使辊 温均匀
⑤设计齿轮模数小的传动轴 薄膜发粘 ①辊温过高
②辅机速比不稳定
③张力过小或张力辊不稳定
④辊温太低
⑤配方选择不当,如树脂K值过低或增塑剂析出
⑥润滑剂不足
⑦出膜处有增塑剂蒸汽凝聚
⑧冷却不足 ①降低辊温或进料温度
②调节辅机速度的稳定性
③调节张力辊,使之稳定,并提高张力
④提高辊温
⑤使用相容性好的增塑
⑥使用高熔点外润滑剂或者放二氧化硅粉
⑦使用高沸点增塑剂
⑧改进冷却效果,加大冷风量 收卷不齐 ①张力过小或张力不稳
②辊温太低
③薄膜厚度偏差大或发粘 ①提高张力辊稳定性或增加张力
②提高辊温
③减少偏差,解决发粘问题 收缩率大 ①辊温太低,冷却辊速比大而产生冷拉伸
②存料太少
③冷却不足 ①适当提高辊温、减小冷却辊速比
②增加上料量
③提高冷却效果 收卷后薄膜不平整,中间拱起,有荷叶边 ①张力过大或张力辊不移动
②冷却不足
③厚薄明显不匀
④卷取不平整 ①减小张力、检修张力辊
②改进冷却效果,提高风量
③参见“薄膜厚度偏差”一栏
④检修卷取辊角度和稳定性 横向皱折 ①辊筒发粘
②辊间张力不均等
③成品冷却过快 ①添加外润滑剂
②应调整辊间张力,使均等
③降低成品冷却速度 纵向皱折 ①同横向皱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