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消耗的每一片塑料,都有可能流入大海。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达300多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印度的国土面积,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海洋将无法负荷,而人类也将无法生存在一项名为“捍卫我们的海洋”的活动中,一艘取名“希望号”的船只航行几大洋,科学家们见证了海洋和居住在海洋中的生物正在面临的一场“垃圾危机”。“希望号”航程中历经的最大海洋“垃圾漩涡”之一,位于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这个触目惊心的垃圾漩涡就是“得克萨斯垃圾带”。参与这次活动的科学家亚当·沃特斯介绍说,夏季大部分时间里,这里都处于持续高压控制之下,由此在大洋表面形成了一个“平静区域”。当整个太平洋的各个洋流以顺时针方向运转时,塑料垃圾途经这里,被卷入“平静区域”,便不再继续随洋流漂移,彻底“定居”下来。垃圾越聚越多,太平洋上的这一区域俨然已经变成了海洋垃圾大本营,小到塑料片,大到塑料筐、轮胎,各色塑料等垃圾像被磁铁吸引一样来到这里。据估算,“垃圾漩涡”区域的漂浮垃圾多达上亿吨。
全世界每年大约会制造3000亿磅,除开被循环利用的塑料之外,另外一些废弃的塑料垃圾选择了大海作为“最后的归宿”。每当下雨时,各种垃圾从四处进入雨水排水道或者河流中,最终抵达海洋。塑料的持久耐用,原本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招牌特性,但反过来,当塑料泛滥成灾时,它的“顽固不化”却成了海洋挥之不去的梦魇———废弃塑料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游荡几十年甚至更久。当塑料在海洋漩涡中旋转旅行,所到之处,贻害无穷。那些被渔船遗落在大海上的渔网,绰号“幽灵网”,会使数以千计的海洋生物被缠绕束缚或窒息而死。在光照、风吹和洋流作用下,很多塑料垃圾老化被分解为更小块,这时,海洋生物会把这些小块塑料误当作食物吞食。从大块头的鲸到不起眼的浮游生物,因为误吞塑料,积聚在消化道中窒息丧命的比比皆是。
迄今,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清理出来的海岸垃圾总共已经超过1亿磅。可以想像,那些离岸漂向大洋深处的垃圾更是数目惊人。面对这样触目惊心的景象,打捞海上垃圾当然是当务之急。但更重要的是,切断海洋污染源。“我们眼下必须要着手做的是防止陆地垃圾再向海洋灌输,”亚当说。